(1)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管腔宽,位置呈水平。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尤其擤鼻涕时,若将两侧鼻孔同时捂住,鼻腔内压力大,更促使鼻腔部细菌进入中耳。
(2)幼儿患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可并发中耳炎。
(3)乳儿于卧位哺乳,易发生呛咳,而使带菌的乳汁及鼻腔分泌物呛入咽鼓管,使中耳感染。
(1)病初为感冒的症状,继之高热。耳内剧痛。乳儿可表现为烦躁哭闹、睡眠不安。
(2)脓液穿破鼓膜自外耳道流出,耳痛顿减,哭闹停止。
(3)鼓膜穿孔可有暂时性听力下降,经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愈合,听力可恢复正常。
(4)急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彻底,可转变为慢性,主要表现为耳道持续或时断时续地流脓,鼓膜穿孔加大,中耳听小骨遭到破坏,听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
(2)教会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擤鼻要轻,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
(3)取坐位喂哺,避免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