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研究与治疗病征描述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发病原因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的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中不能检出抗体,神经组织亦不能分离出病毒,故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所诱发的异常的免疫反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作用,故亦称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继发性脊髓炎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梅毒,莱姆病,艾滋病,放射线治疗等有关。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2、感觉障碍: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3、植物神经障碍:脊髓休克期,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诊断鉴别诊断:一、体检发现有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1、早期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病变部位以下支配的肢体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部分可有病损平面感觉过敏带。3、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休克期后呈现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二、辅助检查: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鉴别:需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柱转移性肿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鉴别。连带并发症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常规治疗1、早期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一次,7-10d后如病情稳定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2、20%甘露醇250ml静滴1次/d脱水,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环。3、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制剂和胞二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4、适当选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5、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肢体畸形。用药中的禁忌事项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