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领衔完成的成果脊髓血管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凌锋教授和她的团队
脊髓血管畸形又名脊髓血管瘤,系先天性脊髓血管在发育上的异常或畸形。受累脊髓以胸段多见,腰骶段次之。亦有累及脊髓全长者。临床上可出现突然头颈或腰骶部疼痛、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截瘫或四肢瘫。截瘫具有缓解期是其特征性表现。发病年龄以青年和中年人多见,它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和致残率高等特点,是青壮年人严重致残(截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治疗,初始症状出现3年后的重残率高达80%。脊髓血管病种类繁多,血管结构复杂,加上脊髓纤细,功能结构密集,文献中的治愈率最高仅能达到53~60%,并发症高达9~20%。凌锋教授从1986年开始进行此项研究,截至2007年,共研究了5000多例的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病的胚胎解剖基础、分类、发病机制、疾病转归及治疗方式做了系统研究。她通过对脊髓血管胚胎发生发育的解剖学研究,推测出脊髓髓内血管畸形是逐渐“嵌入”脊髓的,它与脊髓组织有一层结缔组织,手术中可以沿着这一层膜分离血管畸形,加以切除,这一结果也在手术中得到证实,提高了髓内血管畸形的全切率。并通过脊髓血管的功能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凌教授发现可以利用脊髓前动脉发出的冠状支进行安全的栓塞,提高了位于脊髓前方的血管畸形栓塞和手术的安全性。&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