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我有一个甲状腺瘘管....

2009-12-03 wenba.ddmap.com A +

其他答案(4)泰瑞桥本甲状腺炎
北京崇文区红十字会国龙医院〔医保号:03110007〕
桥本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简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引起的一种慢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氏病(hashimotodisease)、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日本桥本策博士首次报告而得名,其病程漫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简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什么表现?
认识桥本氏病――一种并不少见的甲状腺疾病
中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优势
.
桥本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简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引起的一种慢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氏病(hashimotodisease)、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日本桥本策博士首次报告而得名,其病程漫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此病多见于女性,且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其信号是:初起时常无特殊感觉,但可见甲状腺逐渐呈对称性增大。到了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多数患者便会出现疲乏、嗜睡、怕冷、记忆力差、智力减退、皮肤苍白并发凉干燥粗厚、食欲不振而体重增加、乳肿但按之无凹陷。近年来又发现不少女中学生患有此病,但易被忽视,因而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桥本氏病于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称为桥本氏病或桥本氏甲状腺炎,本病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间质萎缩及腺泡细胞的嗜酸性变,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桥本氏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出现先天性免疫监视缺陷,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甲状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致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破坏而致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的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6-10,但近年来儿童桥本氏病的诊断率逐年提高。本病起病缓慢,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最突出的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发病时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甲亢表现,当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终将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
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郁脾虚,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壅结颈前所致。或久病因实致虚。出现脾肾阳虚之证。以颈前肿大,按之坚韧不痛,或有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类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引起的一种慢性甲状腺炎,是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继而导致自身的组织器官遭到破坏。由于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致使垂体tsh分泌增多,在这种增多的tsh长时期的刺激下,甲状腺反复增生,伴有各种退性性变,可最终形成结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展缓慢,病情可反复交替为甲亢、甲减,可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但最终导致甲减而需要终身服用西药治疗。
以前治疗此病多采用口服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现在在国内多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减少了复发并且无副作用。
所谓自身免疫,就是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继而导致自身的组织、器官遭到破坏。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正常组织及器官只会受到免疫功能的保护,不会遭到免疫功能的破坏。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病人体内因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一些能破坏甲状腺组织的物质,从而使甲状腺组织遭到破坏。这类物质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等甲状腺自身抗体。患这种病的人,甲状腺往往增大,甲状腺触上去显得比较硬,一般没有压痛。查血常常可以检出甲状腺自身抗体。多数病人在病情发展到某个阶段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什么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比较隐匿,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得的病很难知晓。不少病人只是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这种病。疾病的较早时期有甲状腺肿大,肿大的程度也很不一样,触摸上去有较硬的感觉,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不光滑的,有时可触到多个小结节。一般不感到甲状腺部位有疼痛,也无压痛。早期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如血清t3、t4测定,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等)均不能发现异常。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在若干年或更长的时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如怕冷,浮肿,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及皮肤粗糙等。这时查甲状腺功能.可以进一步证实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论在疾病的早期还是在以后的时期,查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往往可以发现是阳性的,甲状腺扫描可以发现甲状腺的放射性分布较为稀疏。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为1:6~10。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因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或出现甲低时方被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峡部肿大常较明显,并可有锥叶肿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可有结节,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甲状腺一般无疼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个别患者可有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疼痛,压疼等。
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有甲亢症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桥本病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由于发病隐匿,不少病人是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就诊才发现患了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少数病人在某个阶段可能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目前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西医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
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桥本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温补脾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采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桥本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专门治疗桥本氏病的中药方剂,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认识桥本氏病――一种并不少见的甲状腺疾病
小李最近一个多月来总觉得没有力气,老睡不醒,脸色也不好看,到医院做了常规体检并没发现任何异常,后来经查了甲状腺功能和抗甲状腺抗体,最后被诊断为“桥本氏病”。
小李得的是“桥本氏病”,其实这个病临床并不少见。桥本氏病于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得名,又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甲状腺疾病的7.3-20.5%。自50年代以来,随着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技术的发展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该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
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男女比例约为1:6-10。本病起病缓慢,发病时多有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
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短暂的甲亢表现,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常见临床症状有怕冷、浮肿、乏力、皮肤干燥、腹胀、便秘、嗜睡、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
中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素体虚弱、正气亏虚有关,常因饮食不得正化、停聚而成痰、痰阻气行,导致气滞血瘀,炼液成痰,壅滞经络、病气瘀雍结于颈前而成瘿。
西医在治疗上的主要手段是采用甲状腺素等替代手段治疗,可是甲状腺缩小但对自身免疫过程没有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其不同的发病过程分别采取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之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显示了中医药在对此病的治疗的优势与特点,尤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愈率,为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减、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0支持0反对2009/05/12弓v五月到西安第四军医西京医院治疗,由于甲状腺瘘管瘘紧密地附着于舌骨中部,因此必须将舌骨中段作楔形切除,但有可能会复发,自己平时注意卫生,以防感染。0支持0反对2009/05/14王着手术连同部分舌骨切除0支持0反对2009/05/13阿卜拉估计没人会知道答案0支持0反对2009/05/13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