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疾病的误诊时常伴随着一次人性的确诊,从身体到心灵,两者都不轻松。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迄今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推断患者的结肠黏膜经病原体感染后,可能诱导体内产生对于自身结肠上皮具有杀伤作用的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免疫淋巴细胞使肠管免疫防御机构破坏而发病。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是否与痢疾有关还很难确定。
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起病缓慢而轻微。持续或反复出现黏液血便或血便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也可伴有腹泻、腹痛、发热、消瘦等。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确诊需要做肠镜或X线钡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难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病因不清,无法做到对因治疗。目前只知道它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神经等因素均有关系。对于此病的治疗,患者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去追求“痊愈”。因为,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外还是中西医,都缺乏这样的手段。但控制病情发展、发作还是能做到的。基本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比如休息、饮食、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如果是顽固性全结肠炎或中毒性肠扩张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并发结肠癌、肠穿孔、脓肿与瘘管形成,就应考虑手术治疗。
结肠癌的防治
结肠炎的癌变只占结肠癌的一部分。对于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错误的饮食、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是结肠癌的诱因。我国的结肠癌发病率升高很快,这主要和人们饮食的“三高一低”: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和低纤维素有关。其一,吃的食物能量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无论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都会增加结肠癌的危险。其二,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吃高脂食物的妇女比吃低脂食物的妇女大肠癌的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很强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煎烤后的棕色肉类。其三,多吃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现在的研究表明: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橘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其四,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运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