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进行性
患者,男,75岁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眼球无震颤,双侧瞳孔直径约3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无明显改变。感觉及共济运动检查不配合,腱反射无亢进及减弱,病理征阴性。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死。入院检查:抗HCV阴性,抗HIV-1阴性,血清IgM3.14g/L(正常值范围0.4~2.3,下同);IgG18.3g/L(7.0~16);补体C310.7g/L(0.9~1.8);甲胎蛋白(AFP)16.7μg/L(0~13.6);癌胚抗原(CEA)13.10μg/L(0~4.3);糖链抗原-50(CA-50)5.3ku(0~25);糖链抗原-199(CA-199)10.87ku/L(0~39);糖链抗原724(CA-724)0.95ku/L(0~69);细胞角蛋白(CH21-1)2.91ng/ml(0~3.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NSE)11.85ng/L(0~16.3)。脑电图:轻度异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营养脑细胞、补充维生素等治疗,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渐呈昏睡状,消瘦明显,四肢肌肉废用性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双手有摸索动作,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住院1个月后,腹部PET-CT提示“直肠部代谢异常增高”;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片状缺血改变,无增强效应”。脑电图:各导联出现弥散性低中幅5~7Hzθ波活动。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PML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惟
本例患者进行性智能下降,精神衰退为突出表现,头颅MRI提示进行性脑白质缺血性损害,脑电图提示进行性弥散性大脑损害,结合有贲门腺癌及口服化疗药物史,PET-CT提示直肠高代谢灶,符合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的诊断标准[1],即: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出现典型的进展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显示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但无占位效应,脑组织活检镜下为广泛多灶性脱髓鞘改变,免疫化学法在脑组织中发现JC病毒。PML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中的一肺癌、乳腺癌等。本例由于贲门癌后发生PML,考虑为肿瘤及化疗后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JC病毒激活的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虽因客观条件所限无脑活检资料,但临床资料均支持PML的诊断。特撰此文,提醒各位同仁在今后的工作中拓宽思路,尽早全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9-200;363. (编辑:余强)
作者单位:223600江苏沭阳,沭阳县南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