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期内(18岁以内),表现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即低于两个平均差―70,并存在社会适应行为缺损。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其智商在40-5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0-20%,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找出一些特殊的病因,如产伤、感染、存在遗传疾病等。不同的病因可有不同的躯体表现,一部分患者常伴有精神障碍,需要医疗部门来处理,并有责任向教育、民政部门提供咨询。我国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尚无准确数字,约为2-3‰发病机理:就病因来说可有两大类,即环境因素(缺乏教育)和个体因素(脑部疾病),而绝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都是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后果。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除脑部疾病的依据外,约有半数可以找到躯体疾病的原因。许多研究证明,正常智力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一些异常基因却可通过代谢障碍及其他病变导致智力障碍。引起精神发育迟滞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低、住房拥挤、家庭环境不稳定等。而躯体因素包括的更广泛:如遗传异常、胎儿期损伤、围产期疾病,以及出生后疾病,特别是感染、中毒、外伤、物理因素和缺氧、代谢、营养障碍都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临床症状:其智商为40-5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10-20%,病人在学龄前期虽可学会一般说话,但不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容,不易与同龄小孩建立合群关系。进入小学后即可发现接受及理解能力较同龄小孩差,勉强升入二年级,以后即不易再升上去。经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学会自理生活,并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但稍微碰到一些困难就需要别人指导和照顾。这些病人躯体方面常有一些异常。如个子较小,面容特殊,很容易被发现有智力低下。中度的精神发育迟滞者常可查出一些特殊的病因,不同的病因可有一些不同的躯体表现。这类病人可以伴发各种精神疾病,但因智能缺陷,精神症状的内容有所改变,很难表达其体验,行为表现的重要性有时大于言语内容。诊 断:智商在40-54之间。患儿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只能计算个位数加、减法。成年后可从事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能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常需督促和帮助。语言上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约有半数患者可找出躯体疾病的原因,诊断时应与原发病的诊断并列,如伴发精神障碍,其疾病也应做并例诊断。辅助检验:头颅或骨骼的X线检查、CT、核磁检查、某些代谢、酶及内分泌的测定,同位素、脑电图、超声波检查,以及染色体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有所帮助的。特别是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精神发育迟滞有所帮助。小儿智力测验法具有重要意义。但需专业人员操作进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智商在40-54。治 疗:教育训练尤为重要,患孩最好入特殊班接受教育,但又不要脱离正常儿童的环境。对成人主要是给予安排适当的工作或工种。如有明确的躯体原因,能治疗的要给予积极治疗,如有精神障碍应给予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