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库欣综合征的诊断一般分两步:①确定是否为库欣综合征;②明确库欣综合征的病因。这两步可穿插进行。
患者若有向心性肥胖、宽大紫纹、多血质、皮肤薄等典型临床表现,则可为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有典型表现的患者约占80%,但可只有其中的1、2项。有些病人表现不典型,因而库欣综合征应和其他疾病,如单纯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相鉴别。有库欣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者,亦应小心地除外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局部应用)或饮用酒精饮料引起的类库欣综合征。
确定库欣综合征必须有高皮质醇血症的实验室依据:①血皮质醇测定。由于皮质醇分泌是脉冲式的,而且血皮质醇水平极易受情绪、静脉穿刺是否顺利等影响,单次血皮质醇测定对本病诊断的价值不大。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说明,库欣综合征患者上午8时血皮质醇水平仅半数高于正常。血皮质醇昼夜节律的消失比早上单次测定有意义。下午4时血皮质醇测定也有一定价值,但不如半夜0点。若病人取血前入睡困难,或取血不顺利,则即使半夜0点血皮质醇高于正常,也难以说明患者皮质醇分泌过多。②24h尿游离皮质醇测定(UFC)。可以避免血皮质醇的瞬时变化,也可以避免血中CBG浓度的影响,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其诊断符合率约为98%。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具有和UFC相似的意义,但前者测定方法相当繁琐,灵敏度及重复性均比较差。如果以毫克肌酐尿对测定值加以校正,则库欣综合征患者与单纯性肥胖者的结果不致有太多的重叠。留准24h尿是UFC或17-OHCS测定可靠性的关键。③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确定是否为库欣综合征的必需实验。不论是经典的Liddle法,还是简化了的过夜法,其诊断符合率都在90%以上。两法都做,则符合率可提高到98.2%(北京协和医院资料)。不少文献报道用过夜法作为筛选试验。④对于一些用上述方法难以确诊的病例,应进行胰岛素低血糖试验。忧郁症的病人,血皮质醇及UFC均可高于正常,血皮质醇的昼夜节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也可不被抑制,但对胰岛素低血糖试验却是正常反应。库欣综合征患者,不论是何种病因,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2.22mmol/L,40mg/dl)应激均不能引起血ACTH及皮质醇水平的显著上升。
库欣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而病因鉴别有时是极为困难的。常用的方法有:①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垂体性的库欣病患者服药第2天UFC(或17-OHCS)水平可以被抑制到对照天50%以下,符合率约为80%。肾上腺腺瘤或腺癌患者一般不能被抑制到50%以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大多不被抑制,但某些支气管类癌患者例外。如果临床上比较符合垂体性库欣综合征,而大剂量地塞米松不被抑制,可加大地塞米松剂量(如加倍)。过夜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结果与经典法相似,且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近年来受到重视。②血ACTH测定。肾上腺皮质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其血ACTH水平均低于正常低限,因肾上腺肿瘤自主分泌的大量皮质醇,严重地抑制了垂体ACTH的分泌。ACTH依赖性的库欣病及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中,显性肿瘤的ACTH分泌量大,血ACTH常高于66pmol/L(300pg/ml),明显高于库欣病患者,而隐性肿瘤患者的血ACTH水平与库欣病重叠。因而,血ACTH测定对鉴别ACTH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有肯定的意义,但对鉴别垂体性还是异位ACTH分泌仅作参考。③美替拉酮试验。本试验对鉴别垂体性还是肾上腺性有肯定的价值,但对鉴别垂体性还是异位ACTH性有不同意见。本试验若以ACTH为指标,可能对二者鉴别有帮助。垂体性库欣病患者在服用美替拉酮24h(750mg/次,每4小时1次,共6次)后,血ACTH水平比服药前显著上升,而异位ACTH综合征者变化不明显。④CRH兴奋试验。垂体性库欣病患者在静脉推注羊CRH100μg或1μg/kg体重后血ACTH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上升。上升幅度比正常人还高,而多数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无反应。所以,本试验对这2种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人报道,如异位分泌ACTH的肿瘤同时分泌CRH,则对外源性CRH有反应。最近有人报道用CRH(1μg/kg体重)加AVP(10μg)肌内注射联合刺激试验,其可靠性比单用CRH好。⑤静脉导管分段取血测ACTH或ACTH相关肽。如将导管插入垂体的引流静脉―双侧岩下静脉,双侧同时取血或静注CRH后双侧同时取血测ACTH,对异位ACTH综合征和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及对异位ACTH分泌瘤的定位有意义。对垂体ACTH瘤的侧别定位(确定肿瘤在左侧还是右侧)也有重要意义。近来有人报道将导管深入到海绵窦,取血测ACTH,其结果比在岩下静脉取血的还要好一些。
影像检查对库欣综合征的病因鉴别及肿瘤定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确定肾上腺是否有肿瘤。目前,肾上腺CT及B型超声检查已为首选。CT的灵敏度很高,只要用薄层扫描,直径1cm以上的肿瘤一般不会漏诊。腺瘤应当和肾上腺结节相鉴别。肾上腺腺瘤直径多数在2c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腺癌要大得多,形态不规则,分叶状,中间密度不均。肾上腺小结节多数较小,形态不规则。肾上腺大结节增生患者,结节巨大,常为双侧性,多个融合在一起。肾上腺B型超声可以发现大多数肾上腺肿瘤,在无条件做CT的地区很有用处。肾上腺同位素131Ⅰ-胆固醇扫描对区别双侧肾上腺增生还是单侧肾上腺肿瘤有益。若双侧肾上腺区同位素都有显像,则应检查是否有垂体瘤或垂体以外的异位ACTH分泌瘤,有人报道,用同位素扫描的方法对在肾上腺意外瘤中发现亚临床型库欣综合征是最敏感的方法。由于垂体ACTH瘤的80%~90%为微腺瘤,因而蝶鞍平片及体层片的阳性发现很少。蝶鞍CT冠状位、薄层、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及造影剂加强等方法,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发现率。目前,分辨率最好的CT的微腺瘤发现率为60%。蝶鞍磁共振(MRI)检查优于CT,尤其对垂体微腺瘤,在CT无异常表现者,在MRI有异常表现,所以,MRI应为垂体瘤检查的首选。为发现异位ACTH分泌瘤,胸相应列入常规。如有可疑,应进一步做体层相或胸部CT。位于胸部的异位ACTH分泌瘤约占异位ACTH综合征的60%。其他应注意的部位是胰腺、肝、肾上腺、性腺等,但异位ACTH瘤的原发部位远不止这些,应结合临床决定检查部位。为了解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应做腰椎和肋骨等X线检查。如为恶性的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瘤,还应注意是否有其他脏器的转移。
实验室检查:
1.糖皮质激素增高,昼夜的分泌节律消失。
(1)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增高,大于20mg/24h,如超过25mg/24h,则诊断意义更大。
(2)尿中游离皮质醇(F)增高,超过110μg/24h。由于尿中F反映24h的皮质醇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比血中皮质醇小,故诊断价值较高。
(3)血浆中皮质醇的基础值(早晨8时)增高,昼夜节律消失。正常人血浆中皮质醇的分泌有昼夜节律,一般早上8时分泌最高,下午4时为8时的一半,夜间12时为下午4时的一半。而库欣病患者下午4时与夜间12时的分泌量不减,甚至更高,正常的昼夜分泌节律消失。当然在测定血中皮质醇时,要排除时差等因素对昼夜节律的影响,防止假库欣病。
2.血浆中的ACTH测定可鉴别ACTH依赖型库欣病与非ACTH依赖型库欣病。ACTH也有昼夜分泌节律,早上8时最高(空腹基础值10~100pg/ml),晚上最低;库欣病病人ACTH的昼夜节律消失。肾上腺增生和异位ACTH综合征时,血浆中的ACTH测定值高于正常,特别是后者更加明显,通常大于200pg/ml;而肾上腺腺瘤或腺癌,由于自主地分泌皮质醇,对垂体的ACTH有明显的反馈抑制,其血浆中ACTH的测定值低于正常。ACTH测定值有时不太稳定,因ACTH为脉冲式分泌,血浆浓度变化大,且易受温度影响而被肽酶破坏,并易吸附在玻璃管壁上,所以要用带有肝素的塑料管收集血标本,低温送至实验室,还必须尽快分离血浆,冻存待测或尽早测定。ACTH增高有临床意义,ACTH低时则要排除操作时的影响因素。
3.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午夜1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午夜1次口服地塞米松1mg,次晨8时测血中的游离皮质醇(F),如比对照日下降50%,称可以抑制;不能抑制的,库欣综合征可能性较大。此法能鉴别出大部分的“库欣”与“非库欣”,而且方法简便,常被作为库欣综合征的筛选试验;假阳性反应可见于那些服过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加速地塞米松代谢药物的病人,那些接受雌激素治疗或他莫昔芬(tamoxifen,可增加皮质醇结合蛋白)等的病人,以及患有内源性压抑的病人。因为存在假阳性,也有的医院做午夜1.5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2mg地塞米松2天法抑制试验(Liddle试验):连续2天口服地塞米松0.5mg,每6小时1次或0.75mg,每8小时1次,每天分别测服药后的血中游离皮质醇(F)与24h尿中的F,如果服药后血中的F,24h尿中的F比服药前降低50%以上,称可以抑制,则排除“库欣”的诊断;反之,可确诊为库欣综合征,再进一步做库欣的病因鉴别诊断。Liddle试验也存在15%~20%的假阳性反应,必须与24h尿中的F等结合在一起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
(1)8mg地塞米松2天法:连续2天服用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1次),服药后的血中F和24h尿中的F与对照天相比下降50%.以上,为可以抑制,为增生型库欣,反之为不抑制,考虑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异位ACTH综合征和某些结节性增生患者,可结合其他化验、试验,进一步鉴别。
(2)过夜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法:过夜8mg法为简化的大剂量DST,对库欣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8%,而特异性略低,约60%。如果在服药前的8:00,8:30,9:00和服地塞米松后次晨7:00,8:00,9:00及10:00取血测ACTH及皮质醇,可改良过夜8mgDST,使敏感性提高。
5.CRH兴奋试验对用大剂量8mgDST不能鉴别的病人,可做CRH兴奋试验。方法:用皮下埋管法开放静脉,先取血测ACTH作对照,然后注射CRH1μg/kg或100μg/次,分别于注射前15min,注射后0、15、30、60min采血,测ACTH,结果如图1。腺瘤病人由于能自主分泌大量的血中F,反馈抑制垂体,故测定基础值低于正常人,注射CRH后无明显兴奋,即没有高峰。异位ACTH综合征时,血中ACTH不受CRH影响,故ACTH测定基础值很高,也没有兴奋高峰。而肾上腺皮质增生的病人,不论是垂体微腺瘤引起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生,还是结节性增生,其基础ACTH都较高,且能被CRH兴奋,注射CRH后ACTH有高峰值。Kay等总结CRH兴奋试验的结果后提出:峰值比基值升高的百分率:ACTH>50%,血中的F>20%为阳性反应,提示垂体性库欣病,而ACTH升高<50%,血中F<20%为阴性反应,提示异位ACTH综合征,或肾上腺源性库欣综合征。但实践证实,肾上腺增生病时CRH试验存在10%的假阴性。目前有人提出联合运用精氨酸加压素(AVP)做CRH试验。我院曾用神经垂体后叶素(神经垂体素)替代AVP与CRH联合运用,做兴奋试验,发现于垂体性库欣(不论是双肾上腺弥漫性增生还是结节性增生)时,注射神经垂体后叶素与CRH后,ACTH都能升高,升高的绝对值超过20pg/ml,其血中F的升高绝对值超过7μg/dl,而肾上腺源性库欣(如肾上腺腺瘤)时.ACTH的增加值小于20pg/ml,血中F的增加值小于7/μg/dl。
6.其他试验
(1)美替拉酮(甲吡酮,化学名双吡啶异丙酮,Su4885,mitopirone,metyrapone)试验:该药可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中所需的11-β-羟化酶,使11-脱氧皮质醇等中间产物增多,而皮质醇和皮质酮的合成减少,尿中17-生酮类固醇(17-KGS)或17-OHCS的排量显著增加。
方法:
口服法:美替拉酮2~3g/d,分4~6次口服,连服1~2天。
静脉滴注法:美替拉酮30mg/kg或1.5~2.0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4h滴完。凡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者,试验后24h尿中的17-KGS或17-OHCS比基值增高2倍以上,皮质增生的结果同上,而皮质肿瘤者分泌呈自主性,除少数腺瘤外,一般无反应,异源ACTH综合征者部分可增高。
(2)米非司酮(商品名:息隐,Ru486,mifepristone)兴奋试验:Ru486能竞争性地抑制糖皮质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为地塞米松的3倍,故可阻断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使HPA系统兴奋。其作用机制如下:
①正常的血中游离皮质醇(F)对中枢ACTH的反馈抑制机制。正常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由3部分组成,即激素结合部位、DNA结合部位及抗原部位。在一般情况下,DNA结合部位被两个热休克蛋白HSP90封闭。当血中F与垂体ACTH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胞浆受体)的激素结合部位结合后,能使封闭DNA结合部位的热休克蛋白(HSP90)脱落,使其DNA结合部位的位点暴露,进而使其能与细胞核中的DNA模板结合,兴奋转录合成一些抑制性的“酶”,抑制调控ACTH的转录与合成。
②米非司酮(Ru486)的作用机制。在正常人中,当一定量的Ru486竞争性地与受体的激素结合位点结合以后,不能使封闭DNA结合位点的热休克蛋白(HSP90)脱落,结果使其无法与细胞核中的DNA模板结合,转录合成的抑制性的“酶”就大大减少,使抑制调控ACTH合成的作用大大减弱,血中的ACTH就升高,F也相应的升高。
一日法的Ru486试验,即正常人用4mg/kgRu486,能使服药后的ACTH及皮质醇,比服药前对照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30%。库欣综合征患者,由于血中皮质醇增多,4mg/kg的Ru486不能完全竞争性地抑制皮质醇与其受体的结合,故反馈抑制的减弱幅度小,因而服药后ACTH及皮质醇(血、尿中的F)的值与服药前对照的基础值相比,不增高或升高<30%,称不能被兴奋。故该试验能鉴别“库欣”与“非库欣”。也有人用日服5mg/kg的Ru486做试验,或3天法的Ru486试验,做库欣综合征的病因鉴别诊断。肾上腺增生患者的ACTH与皮质醇能被大剂量的Ru486(5mg/kg)兴奋而增高,而肾上腺腺瘤者无反应。
(3)静脉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①鉴别库欣和肥胖。给地塞米松5μg/(kg?h),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共静脉滴注5h,单纯性肥胖病人晚上7时血中的F就被抑制得很低,低于1.4μg/L,次晨8时的血中F仍受抑制。而库欣综合征病人的血中F在晚上7时不能被抑制到2.5μg/L,次晨8时的血中F要超过5μg/L。
②用于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用1mg/h的地塞米松连续静脉滴注,从上午11时到下午3时,持续滴注4h;正常人或单纯性肥胖者的血中F都能很快被抑制到低于3μg/dl,并保持抑制到次晨9时,而库欣综合征病人血中的F可下降到超过基础值的50%,但却很快出现“脱逸”现象,次晨9时的血中F值超过10g/dl。异位ACTH综合征及肾上腺自主分泌性腺瘤患者,在静脉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不被抑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尚未能把轻度(或早期)库欣与肥胖压抑患者(假库欣)鉴别出来,也未能证明该试验方法是否比传统的、既简单又廉价的午夜1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更有诊断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蝶鞍平片法或分层摄片法:由于库欣病患者的垂体肿瘤较小,平片法结果大多阴性,用蝶鞍分层片法部分病人仅有轻度的异常改变,且敏感度差,准确性不大。但如发现蝶鞍增大,有助于垂体瘤的诊断。
(2)肾上腺X线法: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有帮助,但不能鉴别结节性增生与腺瘤。
2.CT检查由于CT扫描的每1层约10mm,对于直径>10mm的垂体腺瘤,CT的分辨率良好,但对直径<10mm的垂体微腺瘤,CT有可能遗漏,阳性率可达60%。所以CT。未发现垂体瘤者,不能排除微腺瘤的可能。对肾上腺增生与腺瘤的检查,CT的作用大,分辨率好,因为肾上腺腺瘤的直径往往>2cm。
注意:CT检查,要注射造影剂,为了防止变态反应,一般都给予10mg地塞米松;CT检查要安排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后,否则要间隔7天以上再做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3.磁共振(MRI)检查对库欣病,MRI是首选方法,与CT相比可较好地分辨下丘脑垂体及鞍旁结构(海绵窦、垂体柄和视交叉),但对直径<5mm的肿瘤,分辨率仍仅为50%。
4.B超对肾上腺增生与腺瘤好,属元创伤检查,方便、价廉、较准确。常用来与MRI,CT一起作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诊断。
5.其他
(1)131Ⅰ-α-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能显示肾上腺腺瘤的部位和功能;腺瘤侧浓集,对侧往往不显影,图像不如CT清晰。
(2)岩下窦ACTH测定(IPSS):做选择性静脉取血,测ACTH。若病人经生化检查为库欣病,而CT等扫描为阴性,可做此检查。
从岩下窦(垂体的主要静脉流出通道)、颈静脉球及其他部位取血测ACTH,与末梢血中的ACTH比较:库欣病患者患侧岩下窦的血中ACTH与末梢血中ACTH的比值多≥2∶1;异位ACTH综合征测岩下窦的血与末梢血中的ACTH不会有梯度改变(一般≤1.5∶1);若一侧岩下窦血中ACTH的水平与对侧相比≥1.4,说明垂体腺瘤局限于这一侧。另外选择性静脉取血查ACTH,还可判定可疑肿瘤部位是否有异位的ACTH分泌。双侧岩下窦取血(IPSS)如结合CRH试验,可使诊断的精确性达到100%。Finding等认为,垂体性库欣病患者,其岩下窦与外周血中基础ACTH之比为11.7±4.4,在应用CRH后可增至50.8士18.3,而在异位ACTH综合征病人中,IPSS与外周血中基础ACTH之比为1.2士0.1,应用CRH后无变化。这在区分隐性ACIH综合征患者时特别需要。鉴别诊断(查看内容)1.鉴别“库欣”与“非库欣”。用米非司酮(商品名:息隐,Ru486,mifepristone)兴奋试验:一日法的Ru486试验,即正常人用4mg/kgRu486,能使服药后的ACTH及皮质醇,比服药前对照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30%。库欣综合征患者,由于血中皮质醇增多,4mg/kg的Ru486不能完全竞争性地抑制皮质醇与其受体的结合,故反馈抑制的减弱幅度小,因而服药后ACTH及皮质醇(血、尿中的F)的值与服药前对照的基础值相比,不增高或升高<30%,称不能被兴奋。故该试验能鉴别鉴别“库欣”与“非库欣”。
也有人用日服5mg/kg的Ru486做试验,或3日法的Ru486试验,做库欣综合征的病因鉴别诊断。肾上腺增生患者的ACTH与皮质醇能被大剂量的Ru486(5mg/kg)兴奋而增高,而肾上腺腺瘤者无反应。
2.鉴别库欣和肥胖。静脉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给地塞米松5μg/(kg?h),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共静脉滴注5h,单纯性肥胖病人晚上7时血中的F就被抑制得很低,低于1.4μg/L,次晨8时的血中F仍受抑制。而库欣综合征病人的血中F在晚上7时不能被抑制到2.5μg/L,次晨8时的血中F要超过5μg/L。②用于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用1mg/h的地塞米松连续静脉滴注,从上午11时到下午3时,持续滴注4h;正常人或单纯性肥胖者的血中F都能很快被抑制到低于3μg/dl,并保持抑制到次晨9时,而库欣综合征病人血中的F可下降到超过基础值的50%,但却很快出现“脱逸”现象,次晨9时的血中F值超过10g/dl。异位ACTH综合征及肾上腺自主分泌性腺瘤患者,在静脉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不被抑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尚未能把轻度(或早期)库欣与肥胖压抑患者(假库欣)鉴别出来,也未能证明该试验方法是否比传统的、既简单又廉价的午夜1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更有诊断价值。治疗方案(查看内容)理想的治疗应达到:①纠正高皮质醇血症,使之达正常水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②解除造成高皮质醇血症的原发病因。病因不同,库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选择。
1.库欣病肾上腺切除术是库欣病治疗的比较古老的方法。早期国外多采用双侧肾上腺全切术,可明确解除高皮质醇血症的各种临床表现,但术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需终生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手术危险性较大,手术死亡率较高。另外,本法并未解决垂体ACTH分泌亢进的问题,相反,约有8%~40%的病人术后会出现Nelson综合征,即:垂体瘤增大,血ACTH水平明显升高及严重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无Nelson综合征的患者血ACTH浓度也会显著升高,并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我国过去多采用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即一侧全切,另一侧大部切除。此法曾使不少病人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切多切少很难掌握,因而术后仍会有相当多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库欣病复发。肾上腺次全切加垂体放疗可以使疗效有所改善,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双肾上腺全切术加肾上腺自体移植术在国内报道较多,有程度不等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肯定,移植的肾上腺组织成活率低。
垂体瘤手术开始于Cushing本人,为经额垂体瘤手术,已有60多年历史。但经额手术困难大,风险多,无法切除鞍内肿瘤,所以未获推广。20世纪70年代初,Hardy开创了在手术显微镜的帮助下,行经鼻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法很快获得推广。近20余年来在先进国家已成为库欣病治疗的首选。开始报道的是垂体瘤选择性摘除术,由于疗效不满意,决定扩大切除范围。现一般认为除了找到并切除垂体瘤外,还应将腺垂体叶切除3/4~4/5。术后血皮质醇应降至正常以下。根据世界上若干中心较大系列的报道,本法治疗库欣病的治愈率在80%以上,术后复发率约在10%左右,多数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垂体-肾上腺功能低下。出现低下者的复发率远低于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者。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为一过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出血等,发生率不高,极少有因手术引起死亡者。北京协和医院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首先将本法引进国内,并作了若干改进,至今已积累了300例以上的经验,目前,手术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国内已有不少医院能开展这一手术。对于手术效果不好或术后复发的病例,可进行再次经蝶窦垂体手术,也可加垂体放疗或药物治疗,或肾上腺手术。北京协和医院对这类术后效果不好或复发病人进行垂体放疗,有80%的病人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垂体放疗对于库欣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60Co或直线加速器均有一定效果。约有50%~80%的病人出现缓解,出现疗效的时间在放疗后6个月至数年不等,多数在2年之内。如果放射治疗时设计一种特制的头部模型,使定位更为准确,改2个放射野为3个放射野,则可明显改善垂体瘤放疗的效果。近年来有人应用γ刀或X刀于垂体瘤,由于经验尚不多,至今未见大宗的病例报道。英国有些专家把垂体放疗列为首选之一,尤其是对儿童患者。
药物治疗对于库欣综合征(包括库欣病)也是一种辅助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疗效不满意时用药物可达到暂时的病情缓解。药物有两类,一类针对肾上腺皮质,通过对皮质醇生物合成中若干酶的抑制以减少皮质醇的合成。另一类针对下丘脑-垂体。常用药物见表3。
表中所列各药物中除赛庚啶外均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抑制皮质醇的合成酶,用药后有可能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对此,可以通过补充地塞米松和将药物减量来克服。米托坦对肾上腺皮质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因而作用持久,被称为“药物性肾上腺切除”,适用于各种病因的库欣综合征,尤其适用于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其他药物对皮质醇合成酶的抑制都是短暂的,停药后,血皮质醇水平很快上升。由于用药后库欣病患者的ACTH分泌明显增加,ACTH对皮质醇分泌的促进作用会抵消物对皮质醇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药物不再有效。国内可以生产的是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和酮康唑。前者用得比较多,后者因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大,个别可出现急性肝黄萎缩而用得少。赛庚啶国内也易获得,但疗效不肯定。总之,库欣病治疗由于经鼻经蝶窦垂体显微手术的开展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病人治疗相当困难,需要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异位ACTH综合征手术切除异位分泌ACTH的肿瘤可达很好的效果。凡体积小,恶性程度低的异位ACTH瘤,如支气管类癌手术切除可获得痊愈。即使局部有淋巴结转移,切除这些淋巴结,加局部放疗,疗效仍良好。若肿瘤较大,和周围粘连紧密,也应将原发肿瘤尽量切除,术后加局部放疗,可获得库欣综合征的缓解,延长病人寿命。如肿瘤已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或高度怀疑异位ACTH综合征,但找不到ACTH分泌瘤,则应考虑做肾上腺切除术,以缓解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高皮质醇血症。针对皮质醇合成的药物治疗对降低皮质醇也有帮助。
3.肾上腺皮质腺瘤将腺瘤摘除,并保留已经萎缩的腺瘤外肾上腺,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一般采用腰部切口入路。近年来,有人报道用腹腔镜方法。腹腔镜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技术要求比较高。腔镜可经腹腔或经腹膜后2种办法。凡有腹部手术史或心肺功能差者,腹膜后腹腔镜更适合。肾上腺皮质腺瘤一般为单侧,尚未见术后有复发的病例。腺瘤摘除后患者会有一过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需补充小量糖皮质激素,约半年至1年可逐渐撤去。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即使已补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患者在头几个月内仍然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极个别病人双侧都有肾上腺腺瘤,应予注意。
4.肾上腺皮质腺癌早期诊断,争取在远处转移前将肿瘤切除,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已有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效果显然不佳。药物治疗中首选为米托坦。肾上腺皮质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肿瘤体积大,周围浸润比较严重,常常在早期即有重要脏器(如肝、肺、脑)转移,因而总的预后不好。
5.肾上腺大结节增生一般应做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也有人报道切除一侧肾上腺也有效。并发症(查看内容)1.高尿钙和肾结石皮质醇促进尿钙排出,使尿钙明显增多,久病者可形成肾结石伴尿路结石症候群和异位钙盐沉积等表现。
2.高血压和低血钾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衰竭、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等。
3.少年儿童时期发病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生长停滞,青春期迟延。预后及预防(查看内容)预后:库欣综合征很少有报告能自发缓解的。如果患者得不到恰当的治疗,高皮质醇血症引起的症候群将持续存在,可能会有起伏波动。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即使后来经治疗皮质醇分泌降至正常,但有些临床表现已不能逆转。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常常是致死的直接原因。
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流行病学(查看内容)本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20~45岁,男女比例约为1∶3~1∶8。成年男性肾上腺病变多为增生,腺瘤较少见;成年女性肾上腺病变可为增生或腺瘤,以女性男性化为突出表现者多见于肾上腺皮质癌。儿童(婴幼儿)以肾上腺癌较多见,较大年龄患儿则以增生为主。库欣综合征相关药品米脱坦氨鲁米特更多相关药品库欣综合征相关疾病非库欣综合肥胖更多相关疾病相关出处:《内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第五版》、《儿科学第六版》、《内科学第六版》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或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医院诊断及医嘱为准,用药安全网不对患者因不当诊疗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库欣综合征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