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颅内转移瘤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大多为癌症转移。癌细胞多见经血流进入颅内,亦有直接侵入者,如鼻咽癌侵入颅底。原发癌以肺癌多见,可转移至脑内各部位,大多为多发,肿瘤大小不一。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因肿瘤生长快,脑组织反应重,常伴出血,起病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出现早而显著,局部症状严重且范围广。原发癌可同时或几个月内出现。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可用γ-刀或X刀治疗,结果虽不能根治,但可延长寿命。
临床表现:
1.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而显著,晚期意识障碍、脑疝。2.消瘦、癫痫、精神失常等一般症状可发生,个别出现脑膜刺激症,可有原发癌病史与体征。3.局限症状:局部症状多显著,范围广,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诊断依据:
1.病程短,发病快,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而严重,常出现明显的广泛的定位体征。2.有原位癌的病史可考虑本病诊断,但无此病史者不排除本病。3.胸片常可发现肺癌或肺转移癌。4.头部CT:平扫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或等密度病源,多呈类园形,体积小,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病源,边界清,其内低密度区不强化。5.头部MRI:转移灶周围水肿明显,病灶T1加权图像为低信号区,T2加权为高信号区;有出血或囊性变者,T1加权信号更低,T2加权信号更高。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适合于颅内单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或小脑半球者。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
用药原则:
1.纠正脑水肿、降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2.注意水盐平衡及营养补充,术中补充失血及纠正贫血均应输血。3.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4.术后一月可使用化疗药物:肺癌脑转移者,阿霉素+环己亚硝脲或甲基环己亚硝脲+环磷酰胺;乳腺癌脑转移者,阿霉素+鬼臼塞吩糖甙或环己亚硝料+环磷酰胺;消化道肿瘤脑转移者可用5-Fu。
辅助检查:
1.怀疑本病者,头部CT或头部磁共振检查要首选,可确诊。2.除胸部透视外,胸部X线摄片很重要。3.检查原位瘤或了解转移情况,可考虑相应部位的B超、CT或核磁共振检查。4.如考虑骨转移者,可行SPECT检查或ECT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脑转移瘤切除,原位瘤切除,症状减轻或消失,生活工作恢复,追踪多年不复发。2.好转:脑转移瘤、原位瘤均经处理,症状明显减轻,颅内压不高。3.未愈:脑转移瘤活检或部分切除,颅内压改善,症状未减轻。
专家提示:
病者如有癌瘤病史(如肺癌),一旦出现头痛,且日见加重,应注意颅内转移的可能,及早就医是为上策。颅内转移瘤虽属癌瘤晚期表现,但部分病人经积极治疗,依然可获长期生存。故病人发现颅内转移瘤,千万不能悲观,应持积极态度,找专科医师治疗。颅内转移瘤的总体治疗与癌瘤的治疗相同。单发转移瘤可以手术切除,缓慢病情,以便进一步处理原位瘤,或延长生存期。多发转移瘤可视情况进行放疗和化疗。
预防方法:
预防癌转移,首先应着眼于消除一些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的因素,如已经患上恶性肿瘤,应竭力避免刺激它,不要经常触摸、挤压肿块,更不能对其进行热敷和理疗,以免促使癌细胞脱落。其次应防止血液粘稠,阻止癌细胞在血液或淋巴液中停凝下来形成转移灶。而更重要的方式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监视系统正常运行,以使机体主动消灭转移的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