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旅途精神病

旅途精神病的临床分析

2009-12-02 www.verylib.com A +

文章内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旅途精神病的临床分析段政萍(广西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7)[摘要]目的了解旅途精神病的救治原则和预防旅途精神病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5例突发旅途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旅途精神病是在旅行途中发生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对旅途精神病患者应预防及采取相应措施抢救,可以保障患者及其他旅客人身生命安全.结论旅途精神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以男性居多,文化程度低,绝大多数无家族史及个人史,因疲劳,睡眠少,车厢2浓度过高,旅途精神紧张诱发.[关键词]旅途精神病;救治原则;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84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849(2006)17―2340―021993年9月一205年3月笔者共收集旅途精神病患者25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6例;发病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以18~25岁为多;本组有精神病家族史1例,为4%;无精神病家族史者占96%.地域分布:大多数来自农村,乡镇,与外界接触少.文化程度:大学(新入学)1例,高中1例,初中11例,小学12例.性格:内向性格22例,外向性格3例.旅行时间:均有10旅行,并发生在旅行高峰期,2月11例,3月4例,8月10例.初次旅行20例,非初次旅行5例.其中患者发热2例,自带钱款较多2例,均乘坐硬座车厢,列车超载,拥挤,睡眠缺乏.1.2临床症状多数出现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眼神迷茫,无目的的古怪行为,情感障碍倒错….其中出现命令性幻听,有人追杀他,枪杀他致使跳车5例,跳候车室楼2例,杀人1例,出现古怪行为被人打伤7例.病程短暂,均停止旅行后充分休息,正确诊断治疗后,数小时至1周精神症状基本自行缓解.1.3受伤情况脑挫裂伤并颅内出血3例,肋骨多处骨折并出血气胸2例,全身多处骨折12例,肝,脾破裂各1例,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15例.1.4方法对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被害妄想的患者,须立即注射地西泮剂,对跳车和被人打伤危及生命者,须立即抢救生命,予以止血,输液,手术治疗.同时做电解质及相应的检查,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氟派啶醇4口服,或氯丙嗪50口服,4~61次,同时加强监护.全组患者均进行脑,心电图,脑电图检查,以及血电解质生化检查.2治疗结果脑检查发现脑挫裂伤3例,颅内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心电图,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电解质:2例血钠,血氯偏高者.跳车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1例,其他患者基本痊愈,10左右精神症状消失,出院时复查心电图,脑电图正常.3讨论旅途精神病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文献报道证实,在旅途中突发的精神病性障碍与因在旅行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所诱发的病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程转归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旅途精神病患者多数为初次乘车旅行,文化程度低,以农民及打工者居多,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连续不睡眠时间长.由于列车超员严重,车内2浓度高,大部分患者在硬座车厢,身体活动受限,极度疲劳.患者长时间持续无进食,饮水量减少,再加上发热,造成身体内环境失代偿,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如血糖,血钠,血氯,血钾等).患者往往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大多数是首次出门,随身带有来之不易的创业本钱,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旅途精神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地理和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旅行路段隧道多或千里茫茫,人烟树木罕见.时间以2―3,8月,春节,暑期旅行高峰期最多.旅途精神病是在旅行途径发生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病,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等.持续时间不长,缓解彻底,既往情况良好,从无类似发作史.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发现.心电图,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患者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1周自行缓解3].患者主要是在意识障碍出现时造成自伤及他伤致使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在旅途精神病治疗上,对较轻的情绪障碍,可予以小剂量安定剂治疗,即可缓解焦虑,紧张,又可改善睡眠障碍;对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被害妄想时,须立即注射地西泮剂.一旦造成意外伤害须立即抢救生命,止血抗休克,手术治疗等.对较重精神病患者,则需转专科医院诊治.综上所述,对旅途精神病患者应积极预防,乘务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备足急救药品,每节车厢配备专用于精神病旅客的"约束带";早晨和夜间每节车厢开启2扇车窗,以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列车上的开水供应,及时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旅客紧张的情绪,对以往发病率高的区段或超员严重的车厢应加强巡视力量.同时,对那些外出旅行者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1,6二磷酸果糖,辅酶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厉敏香,沈丽萍,曹兰芳(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浙江余杭311100)[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辅酶10[中图分类号]0542.2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8492006)17―2341―014,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2000年1月一2004年12月笔者采用1,6二磷酸果糖静滴并联合辅酶.0口服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2~13.5岁.对照组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2~13岁.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均&;0.05).1.2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抗炎,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0~250/(?)静滴,连用2~3周.辅酶10每次5~10,每天3次口服,应用3~6周.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胸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