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引起的暴发性角膜化脓性感染,最早由Sattler(1981)报导此病,1938年版Duke-Elder的TextbookofOphthalmology中仅记载数例,而在1965年版SytemofOphthalmology中已引用约100例。国内除范德彰等于1965年曾报导100例外,近年来北京、广州、南京、河南等地均有不少报导。从国内外看本病颇有增多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化学疗法的发展所出现的菌交替症,造成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增多。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措施:
工作着重于保护正常角膜不受损伤,防止溃疡的蔓延扩散,以及杜绝感染细菌来源。
从事体力劳动者,都应采取适当保持措施,预防角膜外伤。一切眼科检查或治疗用药及器械,必须实行严格消毒,注意保藏,定期调换,防止污染,尤其是用于挑除异物的用具。对一切机械性、化学性或物理性角膜外伤,必须常规滴用抗绿脓杆菌药品(常用0.5%链霉素)以预防感染。用于绿脓杆菌病人的棉球敷料均应专门处理或焚烧。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系绿脓杆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营养要求不高,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污水及空气中,亦可寄生于体表乃至结膜囊内。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30~37℃,能产生荧光素和绿脓素。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是绿脓杆菌可存在于很多种眼药水中,如荧光素、的卡因、可的松、疱疹净或阿托品等溶液,都可发生绿脓杆菌浸染情况。
绿脓杆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但侵袭力很弱,它必须通过破损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因此,各种形式的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软化症、头面部肿瘤放射、化学伤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因素所引起的角膜上皮不健康情况,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
绿脓杆菌除毒性强外,还能产生一种蛋白溶酶,溃疡本身又产生胶原酶,蛋白溶酶和胶原酶都对角膜小板具有胶原溶解作用。胶原酶活性有赖于钙离子的浓度,在近似血清钙的浓度下活性较大,而泪水和房水则不断补充钙离子,因而胶原酶更加活跃造成角膜组织大量且迅速的溶解与坏死,以致造成早期的角膜穿孔。
上一篇文章:角膜粘连性白斑是怎样的下一篇文章: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相关文章更多>>・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7月12日]・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什么病呢[7月12日]・角膜粘连性白斑是怎样的[7月12日]・角膜溃疡治疗的情况[7月12日]・抗生素类眼药水的注意点[7月12日]・病毒性角膜溃疡是怎样的[7月12日]・绿脓性角膜溃疡_什么是绿脓性角膜溃疡[7月10日]眼科频道推荐颈部淋巴结炎是怎样的颈部淋巴结分布图的内容什么原因引起上睑下垂症状呢?重症肌无力护理的方法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哪些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睑板腺囊肿什么是自血疗法呢?如何防止近视和近视加深眼科频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