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

2009-12-02 www.chinesemedicines.net A +

  慢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慢性声音嘶哑、迁延难愈为主要特点,中医名为“久痦”、“慢喉痔”。由于本病常发生于职业性用嗓工作者如教师、演员、播音员、营业员等,故又有“职业性喉炎”之称。声音美也是形象美的内容之一,故本病亦有碍于美容。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声由气而发,肺主气,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故肺脾肾的功能健旺,则声音清亮;反之,肺脾肾虚损,则声音嘶哑;若病久血瘀痰凝,结于喉厌,致声户开合不利,则声嘶持续难愈,中医喻之为“金破不鸣”。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喉部持续受刺激所致,可能与急性喉炎演变、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长期鼻堵塞而用口呼吸、经常遭受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刺激、长期饮酒过度、长期用嗓过度或发音不当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肾炎等有关。炎症常局限于声带、室带和杓间区,开始常为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病变继续发展可致组织增厚变形、腺体分泌减少。

  (二)临床表现

  本病以声音低沉费力,讲活不能持久,声音不清,甚则嘶哑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喉部微痛不适、干、喉痒、干咳、痰少。常有“清嗓”习惯,当“吭”、“喀”动作后,喉间自觉舒适清爽。专科检查可见声带微红肿,或暗红;或声带肥厚,边缘增厚不齐;或有小结、息肉。声带及喉部常有少许痰涎附于其上,发音时声门闭合不全。

  (三)治疗方法  

  (1)辨证施治

  ①肺肾阴虚证,治宜滋养肺肾,降火清音,用百合固金汤加木蝴蝶,或用麦味地黄丸加胖大海。

  ②肺脾气虚证,治宜补益肺脾,升清降浊,用补中益气汤加石菖蒲、诃子;如声带肿胀明显,用参苓白术散。

  ③血瘀痰凝证,多见于慢性肥厚性喉炎,或有小结,息肉者,治宜活血化瘀,除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合消瘰丸。亦可酌加木蝴蝶、胖大海、诃子、石菖蒲等利喉宣窍清音之品。  

  (2)成药验方

  ①润喉悦音茶:凤凰衣、五味子、枸杞子、生甘草各6g,橘络、绿茶各3g,泡水代茶饮。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②宣痹开音茶:红花、橘络、绿萼梅、月季花、木蝴蝶、生甘草各6g,参须、绿茶各3g,泡水代茶饮。适用于血瘀痰凝证。

  ③悦音茶:乌梅6g,橘络、红花、生甘草、薄荷、木蝴蝶各3g,泡水代茶饮。  

  ④润喉茶:白花蛇舌草6g,乌梅、绿萼梅、薄荷、生甘草各3g,泡水代茶饮。  

  ⑤单方:蜂蜜适量内服;或白木耳10g,冰糖适量蒸服;或鸡蛋清置沸水中数沸,加冰糖适量内服。

  (3)西药:常用碘化钾0.3g或必咳平8mg口服,每日3次,同时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喉腔分泌物。

  2.外治  

  (1)中药  

  ①含服:润喉丸、铁笛丸。  

  ②蒸气吸入:可于内服煎剂之前,乘热吸入其蒸气。或据证用药作蒸气吸入:肺肾阴虚用薄荷、桑叶、菊花、芦根、生地、玄参各15克;肺脾气虚用荆芥、紫苏、细辛、香薷、石菖蒲、桂枝、诃子各12g;血瘀痰凝用川芎、泽兰、莪术、半夏、白芥子、乌梅、海藻各10g。

  ③金嗓雾:乌梅、绿茶、生甘草、薄荷各6g。水煎过滤,取药液20ml作蒸气或雾化吸入。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有生津润喉、消肿开音的作用。

  ④外敷:以吴茱萸、生附子各等量研末,醋调,临睡时敷涌泉穴,每晚1次,7次为一疗程,有引火归原,消肿利喉的作用。

  (2)西药

  ①蒸气或雾化吸入:一般常用复方安息香酊作蒸气吸入。若喉腔有粘稠液附着者,常用硷性药液(苏打、硼砂、氯化钠、糖浆各0.3%)作蒸气或雾化吸入,若伴有呼吸道慢性感染性疾病,痰多和声带炎症显著者,可用庆大霉素4万u和强的松龙1ml,雾化吸入。蒸气或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有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②含服:常用洗必泰含片或含碘喉片。  

  (1)体针:主穴:合谷、鱼际、天突、人迎、水突。配穴:曲池、尺泽、廉泉、足三里。每次取主穴及配穴各l~2个,针刺,平补平泻,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压法:主穴:咽喉、肺、脾、肾。配穴:皮质下、内分泌、心、肾上腺。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3个,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摩贴压处3~5次。每周调整用穴1次,3次为一疗程。  

  (四)日常养护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预防感冒,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  

  2.正确用声,勿发声过高、过多、过久,感冒或月经期尤应注意。  

  3.避免各种粉尘或刺激性气体,勿过食辛辣厚味,宜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4.积极治疗鼻渊、喉痹、乳蛾等疾病。

  5.已患急喉痦者,应禁用或减少发音,必要发声时,只宜小声、低声,但不宜耳语声。  

  6.冬季应保持室内温暖,空气流通,但温度不宜过高,或过分干燥。

  7.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共1页当前是第1页首页上一页末页>>>相关新闻信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