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但近十几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人体内的菌群失调,使抵抗力下降,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全身性真菌感染侵及尿路者多为血源性。
(1)一般治疗
①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排除易感因素,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特别是肿瘤病人,要预防并发感染而致死亡。
②要正确使用抗生素。近来发现广谱抗生素会导致真菌感染率增加。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真菌感染,应予停用。如尿路真菌感染合并其他器官的细菌感染,其治疗方案则根据具体病例而定,有时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③碱化尿液可改变细菌生活的环境。念珠菌生长适宜偏酸性的环境,机体正常时尿液呈酸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故碱化尿液治疗很重要。碱化尿液一般采用口服小苏打片,或10%枸橼酸钾合剂,或用2%~3%碳酸氢钠溶液灌注膀胱。
(2)使用抗真菌药物
①咪康唑:为目前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的抗真菌药。全身用药,每日用0.4~1.2克加人500毫升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中,静滴连续4~6周;局部用药可用20~200毫克加入100~200毫升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液,灌洗膀胱,每日2~4次;病情严重者,可全身与局部同时用药。本药不宜与其他全身性抗真菌药物同时应用。长期全身用药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②氟康唑:目前认为氟康唑为治疗尿路真菌感染较理想的药物。口服每次50~100毫克,每日2~3次。静滴每日用100~400毫克。
③大蒜注射液:20%大蒜注射液200毫升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2次,有一定疗效。
人类的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都有广泛的真菌存在。真菌性尿路感染一般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多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长期使用消炎药,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正常细菌失调。
②因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削弱了细胞防御机制。
③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功能障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使体质极度虚弱,抵抗力极差。
④局部疾病,如血管内置管、尿路异物(如导管、结石)、尿路畸形。因此,真菌性尿路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特别是泌尿科医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