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2009-12-01 drug.91.cn A +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1.强心甙:以洋地黄类为代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各种强心甙的作用基本相似,但有强弱、快慢、久暂的不同(表7-1)。

强心甙类的作用时间及剂量

分类药名给药方法作用时间全效量(饱和量)每日维持量开始高峰作用完全消失慢效洋地黄口服4~6小时12~24小时2~3周0.7~1.2g0.07~0.1g洋地黄毒甙口服2~4小时8~12小时2~3周0.7~1.2mg0.05~0.1mg静注30分钟4~8小时12~20天0.5~1.2mg中效地高辛口服1~2小时3~6小时4~7天1~1.5mg0.125~0.5mg静注10~30分钟2~4小时3~6天0.75~1.25mg甲地高辛口服10~20分钟1小时6天0.8~1.2mg0.2~0.3mg静注1~2分钟0.5小时0.2~0.4mg 速效去乙酰毛花甙静注静注5~30分钟1~2小时3~6天1.0~1.6mg 毒毛花甙k静注5~15分钟1~2小时1~4天0.25~0.5mg0.25mg铃兰毒甙静注20~25分钟2小时5天0.2~0.3mg0.05~0.1mg黄夹甙静注5~10分钟0.5~2小时1天0.25~0.5mg 口服2~4小时6~8小时1.5~2mg0.25~0.5mg  强心甙的体内过程较特殊,故应用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用全效量(或称饱和量或洋地黄化量,即在短期内给予最适当的治疗剂量,使其发挥全部效应,同时机体也能耐受),然后继续给予维持量(即每日补充被排泄和代谢的量)。近年研究发现,某些中效强心甙可不先给全效量,只要每日按一定剂量给予,经过一段时间,也能在血中达到稳定浓度而奏效,如地高辛,对病情不急的患者,逐日给一定剂量即可。强心甙在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故用量要注意因人而异,且需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灵活调整剂量。

  2.非甙类强心药:主要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米力农、匹莫苯(pimobendan)、维司力农(versnarinone)、依诺昔酮等,它们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此外,还有增加收缩成分对钙敏感的药物,它能在不增加细胞内钙浓度的条件下增强心肌收缩力,可以避免因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和细胞损伤。目前尚缺乏选择性钙增敏剂。匹莫苯及维司力农兼有此作用。现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中。

  3.血管扩张剂;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哌唑嗪等)和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盐类、肼屈嗪等),它们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搏出量增加。

  4.利尿剂:各种利尿药通过利尿而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尽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强心甙和利尿剂为主,但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使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前景发生了改观(本节介绍强心甙和非甙类强心药,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则参见有关章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