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

2009-12-01 www.chemdrug.com A +

【文 摘】患者,男,52岁,于2006年9月26日因黑便5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于2005年3月、11月及2006年4月因“肝硬化腹水”先后3次住院,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保肝药物。本次入院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恶心、未吐,排暗红色血便4次,量约1600ml左右。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血压66/31mmHg(1mmHg=1.33kPa),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Pit)50×10^9/L,总胆红素68μmol/L,直接胆红素19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I)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U/L,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0.41,血钠127mmol/L。初步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给予报病危、一级护理、持续心电监护,以及间断低流量吸氧、对症止血、扩容、制酸、利尿、预防感染、保肝、降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住院第4天复查:PT和PTA2分钟不凝(9月29日至10月12日期间5次监测),监测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Pit最低达17×10^9/L),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2分钟不凝,I)-二聚体阳性1.2mg/L,纤维蛋白溶解酶原0.16(正常值0.8~1.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50g/L(正常值5~10mg/L),血浆抗凝血酶m0.11(正常值0.75~1.25),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高13.74kU/L(正常值0~10kU/L)。临床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给予连续静脉滴注血浆(手工分冰冻血浆200ml,每日1次,总量约4000m1)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机制,同时生长抑素止血、羟乙基淀粉(别名:706代血浆)扩容、头孢曲松(商品名:罗氏芬)控制感染等续前不变。住院第10天,粪便转黄,无继续出血现象,逐渐停用止血药物,第22天时复查PT25秒,PTA0.44,Plt49×10^9/L,抢救成功。继续保肝、降酶,共住院治疗38天,复查肝功能稳定,PTA0.46,Plt50×10^9/L,病情好转出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