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推荐到首页 □ 《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第07期1/3页123作者单位: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宁272033
【摘要】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人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8.28%、65.19%、51.54%和63.84%。脑脊液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30.68%、39.98%、46.03%和41.94%。治疗后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7.40%、65.63%、12.33%和11.89%。结论血清及脑脊液iha、elisa检测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对囊虫病诊断方面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iha、elisa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囊虫循环抗原(cag)检测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
【关键词】脑囊虫病血清脑脊液免疫诊断
脑囊虫病是由于囊尾蚴寄生于脑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程度以及就诊时间不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往往被误诊误治。免疫学诊断在脑囊虫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判断方面可弥补了病原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的不足,为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工具。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囊虫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ct或/和mri等资料综合分析,根据马云祥等[1],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的建议和葛凌云等[2]的囊虫病诊治为标准进行确诊。所有病人均住院接受杀虫治疗。
1.2方法对227例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血清及脑脊液及治疗5年后血清进行囊虫免疫学检查。采集患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或在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1~2ml备检。分别采用iha、elisa、cag和igg4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标本及其处理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及判断结果。
2.1治疗前囊虫免疫学检查结果血清iha阳性155例,阳性率68.28%(155/227),而有活动期囊尾蚴的脑囊虫病iha阳性130例,阳性率69.52%(130/187),非活动期(高密度灶型)阳性25例,阳性率62.5%(25/40)。血清elisa阳性148例,阳性率65.19%(148/227),而有活动期囊尾蚴的脑囊虫病elisa阳性123例,阳性率65.78%(123/187),非活动期(高密度钙化型)阳性62.5%(25/40)。cag检测,治疗前血清阳性117例,阳性率51.45%(117/227),脑脊液阳性87例,阳性率46.03%(87/189),阳性65例,阴性90例(igg4检查仅做了155例)。治疗前不同类型脑囊虫病与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的关系见表1~2。
表1治疗前不同类型脑囊虫病与血清免疫学的关系(略)
表2治疗前不同类型脑囊虫病与脑脊液免疫学的关系(略)
2.2治疗后囊虫免疫学检查结果对结束抗囊治疗后5年以上的227例脑囊虫病病人仅做了血清囊虫免疫学检查,其检查结果如下: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153例,阴性7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149例,阴性78例,循环抗原检测试验(cag)阳性28例,阴性199例,短程抗体实验(igg4)阳性27例,阴性200例。治疗后不同类型脑囊虫病与血清囊虫免疫学的关系见表3。
表3治疗后不同类型脑囊虫病与血清免疫学的关系(略)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