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脑前、中、后三条动脉的中央支(也称穿支、进入脑实质内)的分支之间有互相吻合。由于吻合血管太细,起不到血液代偿作用,故称解剖吻合支。
盗血和反盗班现象
盗血现象是指其动脉闭塞后,缺血区域与正常组织间血液发生重新分配,较多血液流经正常组织,而病灶区域血流量相反减少,称盗血现象。盗血现象可以发生在脑外,也可发生在脑内。
1.脑外盗血现象如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造成左上肢缺血。此时右椎动脉血液经基底动脉,从左椎动脉流入左锁骨下动脉的远端,向左上肢供血。这时左上肢所获得的血液是从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盗窃得来。这种病人当左上肢活动加强时,需血量增加,会造成椎一基底动脉缺血而发生意识障碍,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型。此外,还有颈动脉一椎动脉盗血和颈动脉一颈动脉盗血(图19-10)。
图19-10锁骨下动脉盗血示意图
2.脑内盗血现象当脑内某血管堵塞,梗塞区域内血管因缺氧、缺血而扩张,此时血流量反而可相对增多。若这时使用一般血管扩张药物,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扩张,而病灶区域血管因缺血、缺氧而麻痹,对扩张血管药物不敏感,没有被扩张,血液反而从正常脑组织流过的多,称为盗血现象。在临床治疗脑栓塞时要避免出现盗血现象,若此时使用氨茶碱等收缩脑动脉的药物,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而梗塞病灶血管因麻痹而未收缩。此时,流经病灶的血流量相对增多,反把这种现象称反盗窃血现象。在临床上治疗脑梗塞时要努力利用反盗血现象。
1.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流过一定重量脑组织的血液量。一般以每分钟流经100g脑组织的血液量。Kety和Scgmide采用一氧化氮法测定脑血流量之下常值为54~65ml/min・100g脑组织。Helmon等以133氙(133Xe)颈动脉注射法测定的正常值为43.3~60.21ml/min・100g脑组织。全脑血流量为500~1000ml/min。大脑灰质血流量78~80ml/min・100g。白质为20~20.8ml/min・100g脑组织。可见灰质的血流量比白质高3~5倍。半球的中央前回、内囊、脑岛血流量较高。
2.脑循环时间正常人颈总动脉的血循环到颈静脉需7秒;推动脉到椎静脉需8~9秒。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为2秒,在微循环内进行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不足1秒钟即可完成。一般右半球的血液循环略快于左半球。临床脑血管造影检查,注入造影剂3秒钟造影剂可达脑静脉,4秒钟显影最佳,6~7秒后,造影剂可完全从脑内排净。
脑血流量调节
参考“高压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脑组织代谢特点
参考“高压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病分: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高压氧治疗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
一、脑血栓形成
颅内外动脉因管壁本身的病变,使管壁僵硬,内膜表面变粗糙不平。在粗糙的表面上血液凝结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引起该血管供血脑组织缺血、变性、坏死、功能丧失称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