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系由血吸虫的虫卵沉积在脑组织中所引起,在我国是由日本血吸虫所致。脊髓病变则常由血吸虫或曼氏血吸虫所致。【诊断】(一)临床表现脑部症状可在感染后数周出现急性症状,或在感染后数年出现慢性症状。1.急性症状弥漫性脑膜炎,发热、意识障碍、抽搐。2.慢性症状癫痫发作,局灶性癫痫常见,可有偏瘫失语等脑局部损害症状。临床上分4型:癫痫型,脑瘤型,脑炎型,脑卒中型。(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急性期血象升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可增加。脑脊液浓缩后做环卵沉淀反应或ELISA找抗体,如出现阳性反应,有助于诊断。3.头颅CT检查CT平扫在急性期主要为脑水肿,在脑内可见大小不一、程度不等的低密度灶,脑室狭小。慢性型表现为局灶性肉芽肿,边缘不清,周边水肿,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轻度强化。【治疗】(一)血吸虫的治疗大多采用吡喹酮与硝硫氰胺。1.吡喹酮慢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60mg/kg,2日疗法。儿童总剂量70mg/kg,疗程1日即可。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40mg/kg,5日疗法。2.硝硫氰胺总剂量为7mg/kg,3日疗法。(二)脑瘤型的治疗由虫卵沉积造成的占位性嗜酸性肉芽肿,可行手术切除。伴有癫痫者,可按抗癫痫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