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我院2001~2006年共收治31例真菌性尿路感染,现将其易感因素总结如下
本组病例共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发病年龄25~80岁,其中年龄>60岁13例,50~60岁7例,<50岁11例,平均年龄65岁。致病菌糖尿病5例,慢支炎伴肺部感染4例,腰椎骨折3例,全身烧伤3例,肿瘤2例。31例病例中合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0例。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本组患者尿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加为主,从+~++++不等,尿潜血阳性,从+~+++不等。没有肾实质损害的蛋白尿从阴性至+,有肾实质损害的蛋白尿>+++。尿培养合并细菌感染者8例,
2治疗与转归
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器官真菌感染者使用氟康唑200mg静滴,每天1次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用口服氟康唑100~200mg或硐康唑200mg,每天1次。病情轻者使用口服氟康唑或硐康唑,剂量同前。疗程根据病情决定,肺癌2例,尿毒症2例。3讨论
尿路真菌感染多继发于尿路梗阻,而本组仅3例合并尿路梗阻。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口腔、泌尿生殖器官、肠道、皮肤等处,正常人并不致病,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加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真菌才得以繁殖。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5岁,65岁以上患者占75%,以高龄患者为主。原发病以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主,手术需要而留置导尿管共26例,时间5~90天,平均30天,其中有3例曾做肾逆行造影。本组仅2例患者同时血培养发现真菌,因此29例尿路真菌感染为上行性感染,与以往认为上行性感染少见不同。故笔者认为对留置导尿管应十分慎重,尽量减少导尿及长期留置导尿管。(3)本组患者在真菌感染前都使用过抗生素,其中以广谱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最多,有23例,较重的患者还联合使用了新合成的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等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过1
作者单位:610072四川成都,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