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dislocationoftemporomandibularjoint拚音NIEXIAHEGUANJIETUOWEI别名颞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脱位,中医:失欠颊车,落下颌,脱颌,颌颏脱下,俗称:吊下巴,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关节疾病与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颞颌关节是由下颌骨的一对髁状突和颞骨的一对下颌窝组成。髁状突和关节窝均在关节内,关节囊薄弱松弛,尤以前壁为甚。关节囊内有一纤维软骨关节盘,呈卵圆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对颞颌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颞颌关节是人体头面部唯一能活动的关节,属左右联动关节,它的主要运动是下颌骨的下掣、上提、前伸、后退及侧转。下颌髁状突超越出正常关节运动的范围,滑出关凹以外,不能自行回复者称为部下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脱位之一。中医释名西医病因可因过度张口运动、习惯性脱位、损伤和骨折所造成。中医病因颞颌关节脱位与内、外因均有密切关系,内因主要为肝肾虚损,外因主要为张口过大或外力为打击或杠杆力作用。季节地区人群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脱位可分急性、复发性和陈旧性等。脱位的方向以髁状突滑过关节结节前方的前脱位最为常见。髁状突后移至外侧下壁的后脱位少见,仅见于损伤的患者。髁状突关节向内或向外脱位亦只见于髁状突发生骨折时。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颞颌关节脱位诊断标准:
(一)双侧前脱位
1.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2.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咬食不便,口涎外溢。
3.下颌松垂,颏部前突,上下齿列不能咬合,下齿列突于上齿列之前,咬肌痉挛。
4.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双侧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
(二)单侧前脱位
1.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2.口呈半开,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口涎外溢,不能自动开合。
3.口角歪斜,颊部向前突出,并向健侧倾斜。
4.患侧颧弓下可触及髁状突,患侧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
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症状体征单侧性脱位时,口不能闭合,呈半开,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口涎外溢,不能自动开合。口角歪斜,颊部向前突出,并向健侧倾斜。患侧耳前有凹陷,在患侧颧弓下可触及髁状突,中线偏向健侧,牙咬合错位。
双侧性脱位时,口张大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咬食不便,流涎,下颌松垂,颏部前突,上下齿列不能咬合,下齿列突于上齿列之前,咬肌痉挛。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双侧耳前区凹陷,中线无偏斜。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髁状突骨折相鉴别。髁状突骨折多由跌伤或外力直接打击下颌部所致,因翼外肌的牵拉,可向内前方移位,骨折部肿胀、疼痛,口涎流出,据此症状及体征可与颞颌关节脱位鉴别,拍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复位满意,功能完全恢复。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治疗原则:应安定病人情绪,使勿过分紧张,用手法或器械复位。如肌肉过度痉挛不能复位,可在局麻或全麻下复位。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2-3周,使损伤组织得以恢复,以免复发,造成习惯性脱位。陈旧性脱位须用手术复位。
一、非手术疗法:
(一)手法整复:
1.新鲜脱位:复位较易。
(1)口内复位法:患者坐在低椅上,术者立于患者之前。先用消毒纱布包裹术者两拇指,然后将两拇指放置在患者左右两侧下臼齿的嚼合面上,其他各指放于两侧下颌角下缘。此时,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用力,不要闭嘴,谨防下颌骨滑回原位时咬伤手指。然后术者两拇指用力下压,外部各指逐渐地向上抬下颌骨的前部,在听到一声弹响时,下颌骨髁状突即滑回下颌凹内。此种操作不需麻醉。若两侧脱位同时整复困难,可先整复一侧,再整复另外一侧。
(2)口外复位法(点穴整复法):在嚼肌紧张复位困难时,可采用此法。患者坐位,头倚于墙壁,嘱其精神不要紧张,术者立十患者对面。以两手拇指放于患者髁状突的前缘,即"下关"穴位处,用力向后向上压挤髁状突。此时,患者感觉两下颌酸麻,两颞部困胀,嚼肌松弛,口内流涎。术者同时以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小指托住下颌体的下缘,各指配合向前、向上托下颌角,常在不知不觉中将脱位整复。
(3)单侧口外复位法:患者与术者体位同前。如患者左侧脱位,头向健侧偏45°。术者以左手掌托住患者颏部,右手拇指放于脱位侧的髁状突前缘,其余四指放于颈后。右手拇指向后推髁状突,左手协调的向后端送下颊部,当听到滑动响声时,复位即已成功。此法适用于颞颌关节单侧脱位的患者。
2.陈旧性脱位:因其周围已有程度不同的纤维变性,整复比较困难。整复时,可先在臼嚼面垫一软木塞,然后上抬颏部,由于杠杆作用,可将下颌髁状突向下方牵拉而滑入下颌凹内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成功后,把住颏部,维持闭口位,用绷带兜住下颌部,然后十字线环绕,在头顶上打结。固定时间1~2周。或用四头带固定。
二、手术疗法:
手术适应症:①手法整复失败者;②陈旧性脱位。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髁状突切除术。中医治疗一、复位手法:
1.口腔内复位法。
2.点穴复位法。
3.单侧口外复位法。
4.木塞整复法。
5.口腔外复位法。
以上具体手法均参照‘西医治疗’栏内容。
二、固定方法:复位成功后,用四头带兜住下颌部,四头分别在头顶上打结,固定时间1~2周。
三、练功活动:详‘康复’栏。
四、药物治疗:初期宜舒筋活血,促使筋络舒展,气血畅通运行,可内服舒筋活血汤;中后期以补肝肾,壮筋骨,养气血为主,常用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八珍汤等。习惯性脱位应重用补气血,壮筋骨之药。一般不用外敷药,必要时可用舒筋药水,如舒筋止痛水、正骨水、茴香油等涂擦患侧关节周围,每日2~3次。
五、其他疗法:硬化剂关节腔内注射法。习惯性脱位,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于张口位,分别向两侧关节腔注入5%鱼肝油酸钠0.5ml,经2~3次治疗,多可使关节囊纤维化和收缩。限制颞颌关节活动,预防再脱位。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在固定期间,经常主动作咬合动作,以增强嚼肌的牵拉力。鼓励患者自行按摩。预防历史考证祖国医学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医籍也有较详细的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侯》中云:"失欠颊车蹉候,肾主欠,阴阳之气相引则欠,诸阳之筋脉有循颌车者,欠则动于筋脉,筋脉挟有风邪,邪因欠发,其气急疾,故会失欠,颌车蹉也"。这是颞颌关节脱位最早的记载。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七巧病・治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记载了口腔内复位法:"一人以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矣,推当疾出指,恐误啮伤人指也。"此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分类、治疗方法,均有明确的认识和较科学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