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西医综合科目试题及详细解答(T1-T12)http://www.sina.com.cn2005/11/1111:25文都教育
66.好发于中老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是
A.微小病变型肾病
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病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好发于中老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膜性肾炎;
好发于儿童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脂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
67.鉴别尿路感染与尿道综合征的最根本点是
A.尿白细胞的多少
B.尿红细胞的多少
C.尿白细胞管型的有无
D.真性细菌尿的有无
E.尿路刺激症状的有无
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细菌尿尿道综合征
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尿频、尿急、尿痛无尿频、尿急、尿痛
全身症状无寒颤高热、恶心呕吐无无
高血压无无无无
氮质血症无无无无
血象、ESR正常WBC↑、ESR↑正常正常
菌尿+++―(但可有脓尿)
最易混淆的答案可能是C、E。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有菌尿而无任何尿感临床症状,虽然无症状细菌尿无临床症状,但慢性尿感也可没有临床症状,因此答案可不能为E。无症状细菌尿既可有细菌性尿,也可有白细胞尿,因此答案也不可能是C。
68.下列不符合甲状腺危象表现的是
A.高热达39℃以上
B.心率快>140次/分
D.恶心、呕吐、腹泻
E.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减低
①甲危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12字:“上吐下泻,高热大汗,谵妄昏迷”。②由于“高热”,心率可增快,>140次/分;由于“上吐下泻”,因此可有厌食(C)。排出答案ABCD,正确答案为E。③事实上甲亢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增多。④必需注意的是:甲亢时白细胞总数减少,而甲危时白细胞总数增多。甲亢时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增多,而甲危时是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可见甲亢和甲危的此处表现完全相反,请勿混淆!
69.下列关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代谢紊乱,错误的是
A.基础代谢率可增高
B.血糖增高
C.血游离脂肪酸增高
D.血钾可增高
E.血钙可增高
嗜铬细胞瘤由于大量分泌儿茶酚胺,产生下列生理变化:
CNS兴奋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
呼吸系统↑频率↑、通气↑
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定(可↑、↓或正常)、HR↑、心缩↑
内脏血管收缩肠壁血管收缩
肌肉血流↑肌肉作功↑
BMR↑↑
能量供应↑血糖↑(肝糖原分解↑、胰岛素↓);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
消化系统↓肠蠕动↓,肠扩张、便秘;血管收缩(肠出血、穿孔、坏死);胆囊收缩↓(胆结石)
电解质低钾――醛固酮↑;高钙――甲状旁腺相关肽
70.缺铁性贫血病人发生Plummer-Vinson综合征时的临床特点是
A.儿童发育迟缓
B.智商低
C.烦躁、易怒
D.吞咽困难
E.异食癖
Plummer-Vinson综合征指缺铁性吞咽困难。
儿童发育迟缓、智商低、烦躁、易怒、异食癖都是组织缺铁的一般临床表现。
71.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的特征是
A.一般年龄较轻
B.女性较多
C.病变较为弥漫
D.常不累及腹膜后淋巴结
E.多数都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占霍奇金病的30%~50%。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漫,常累及腹膜后淋巴结。部分患者可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72.下列关于长春新碱治疗ITP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B.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
C.可能促进血小板自贮存池释放
D.每周只用一次
E.静脉注射比静脉滴注效果更佳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有指征时可用免疫抑制剂,其中以长春新碱最常用。长春新碱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及释放的作用,静脉滴注每周1次,每次1~2mg,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效果更佳(E错)。
73.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A.CD3+细胞
B.CD4+细胞
C.CD8+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CD4+细胞;
②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CD4+细胞;
③参与结核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细胞是CD4+T细胞。
74.下列与SLE病情活动性无关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C3、C4下降
B.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C.抗dsDNA抗体升高
D.抗Sm抗体升高
E.血沉加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实验室检查很多,其中:
①与病情活动无相关性――抗Sm抗体;
②有助于诊断、判断活动性――CH50、C3、C4;
③对诊断意义较大――狼疮带试验;
④对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价值――肾活检;
⑤对确诊及判定活动性参考价值大――抗双链抗体dsDNA;
⑥最佳筛选试验――抗核抗体ANA。SLE急性活动期血沉增快、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
75.下列哪一种静脉麻醉药更适合用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诱导?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依托咪脂
D.异丙酚
E.咪唑安定
依托咪脂为短效催眠药,用于插管诱导,对心血管系统干扰小,适用于心血管病人。硫喷妥钠可致喉痉挛。氯氨酮副作用为增高血压及眼内压。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大。咪唑安定是安定镇静药。
76.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10%时即出现休克
B.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快速输入10%~50%葡萄糖溶液,继之大量输血
C.损伤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多是革兰阴性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控制感染
①休克的本质就是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因此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其治疗原则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即使感染性休克也不例外(E错)。②抢救休克时,可首先快速输入平衡盐液,继之输血(B错),因为平衡盐液可快速补充钠和水进入细胞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③短期内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可出现休克(A错)。④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都可引起感染性休克,但70年代起革兰阴性菌跃居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多见。革兰阴性杆菌性休克多由内毒素引起(D对)。⑤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将创伤和失血引起的休克归为低血容量性休克(C错)。
77.下列关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
B.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越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C.外科真菌感染属条件性感染
D.真菌感染时血培养易发现
E.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①脓毒症是指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的外科感染的总称,是一个大的概念。菌血症是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脓毒症,多指临床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为脓毒症的一种。②外科感染的致病菌50、60年代主要是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70年代起革兰阴性菌跃居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多见。③外科真菌感染多在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发生,属于条件性感染,真菌感染时血培养阳性率不高(D错)。④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78.下列关于破伤风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非特异性感染?
B.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溶血毒素所致
C.典型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
D.伤口的厌氧菌培养是诊断依据
E.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大量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症状为肌紧张性收缩。根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诊断破伤风并不困难,厌氧菌培养属于特殊培养,阳性率不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由于破伤风是厌氧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因此,受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79.成人双膝以下烧伤,烧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
双膝以下烧伤面积=双小腿13%+双足7%=20%。
80.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B.补液?
D.抗感染
E.正确处理创面
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充血容量。参阅【2004NO77】。
81.关于移植,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植皮属于组织移植
B.输全血属于细胞移植
C.骨髓移植属于细胞移植
D.肝移植属于器官移植
E.皮肌瓣移植属于器官移植
细胞移植指移植大量游离的某种具有活力的细胞,采用输注到受者的血管、体腔或组织器官内的方法,如输血、骨髓移植、胰岛移植等。组织移植指某种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软骨、骨与血管等或整体联合的几种组织如皮肌瓣等的移植术,组织移植可以是活体移植,如自体皮肤移植,也可是结构移植,如血管吻合移植。实质性器官移植多为活体异体移植,移植物多为具有活力的实质性大器官,如肝、肾移植。可见皮肌瓣移植不属于器官移植,而是组织移植(E项错)。
82.关于甲亢手术治疗,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通常需切除双侧腺体的60%~70%
B.处理甲状腺上血管时应远离甲状腺上极
C.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尽量离开腺体背面靠近颈总动脉处
D.甲状腺峡部应予保留
E.止血充分时,术野可不放置引流
甲状腺大部切除通常切除腺体的80%~90%+峡部。术中:①应保持甲状腺背面完整,以免损伤紧贴背面的甲状旁腺;②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上极,以免损伤喉上神经;③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下极,以免损伤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峡部,术后易复发。为防止术后窒息,术中应常规放置引流,术后备床边气管切开包。
83.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见特征?
A.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
B.占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
C.肿瘤大部分为单发病灶
D.可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E.术后五年治愈率可达90%
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
发生率60%20%15%7%
好发年龄30~45岁女性50岁左右70岁左右―
恶性程度低中高中
颈淋巴结转移早10%转移早,50%转移可有转移
远处转移少33%有迅速可有
预后好,5年生存率>90%较好最差1~3月较差
请注意,乳头状癌虽预后好,5年生存率90%,但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早。这与我们想当然的相反。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成人占60%,儿童为100%,约80%为多中心生长(C错),1/3累及双侧甲状腺。
84.下列哪种疾病与胃癌发病无关?
A.萎缩性胃炎
B.胃溃疡
C.胃息肉
D.胃平滑肌瘤
E.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
ABC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变称残胃癌。胃平滑肌瘤(D)是与胃癌无关的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后易复发。
85.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
A.最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B.肠粘膜水肿呈卵石路面状,可有裂沟状深溃疡
C.溃疡间粘膜增生可形成增生性息肉
D.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变形缩短
E.严重时可并发肠穿孔或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粘膜、粘膜下层的表浅性溃疡,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很少并发穿孔,只有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可并发急性穿孔。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溃疡间粘膜增生可形成炎性息肉。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变形缩短。纵形裂隙性溃疡为克罗恩病(克隆病)的特点(B错)。
86.下列关于门静脉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未阻断的情况下,门静脉压的正常值约在13~24cmH2O之间
B.门静脉压力增高时首先出现的是交通支扩张
C.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D.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E.门静脉无瓣膜
门静脉是连接肠道毛细血管和肝窦之间的血管,本身无静脉瓣,其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因此,若压力增高则首先出现脾脏充血性肿大。门静脉压的正常值13~24cmH2O。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支为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脉高压时可导致该交通支破裂出血。
87.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腹腔穿刺抽水
B.腹腔置管引流
C.肝内门体分流术
D.腹腔-静脉转流术
E.肝移植
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肝移植已成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存活率已超过70%。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并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理想方法,既替换了病肝,又可使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到正常。请注意,7年制外科学教材上明确指出,最有效的方法是腹腔静脉转流术,而不是肝移植(7年制外科学P672)
88.关于胆囊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约1/3胆囊癌并存胆囊结石
B.多发生在胆囊颈部?
C.以硬性腺癌较多见
D.男性多发
E.预后较好
腹腔内的肿瘤,除肝癌外(肝细胞癌多见,占90%),一般都以腺癌最多见,如胆囊癌(腺癌占82%)、小肠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C对)。胆囊癌的病人70%与胆囊结石有关,好发于胆囊体部和底部,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4。胆囊癌预后极差,术后很少生存6个月以上。
89.治疗胆囊结石,方法正确又效果确切的是
A.药物溶石疗法
B.体外震波碎石术
C.经皮胆囊取石术
D.胆囊切除术
E.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流术
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的患者75%~90%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壁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胆囊壁瘢痕形成,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胆囊已失去了其浓缩、排泌胆汁的功能,因此只有手术切除胆囊,才能彻底消除结石产生部位,不至于复发。如经皮胆囊取石,术后就易再发结石。溶石疗法疗效差、肝毒性大、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因此临床上少用。
因版权原因,以下省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