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N)。本症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大多数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RitterVonRittcrshin首先描述本病,并认为这是一种只发生于新生儿或婴幼儿的特殊性皮炎,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以后被人们称为Ritter病。1956年Lyell报告一种与Ritter病情况相同的病例,但发生于成人,因此,他称为中毒性表皮松解症(TEN)。在此之前,Wintermitz在Ritter病病损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966年Holzel及Gacob发现TEN亦可由金葡菌引起,且Ritter病与TEN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相同。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因把TEN分为四型,即金葡菌型、药物型、特发型和其它型,而且指出发生于婴幼儿的TEN大多是金葡菌的感染所致。Koblenzer建议将Ritter病及TEN合称为急性表皮坏死松解症。Melish根据新生鼠的模型试验认为,剥脱毒素能引起Ritter病、猩红热样发疹、大疱性脓疱疮及金葡菌型TEN,因此将之总称为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