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一)

2009-11-30 www.365heart.com A +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严重、长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纤维增生。其临床特点是心脏进行性扩张,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酷似扩张型心肌病。该种类型的冠心病预后差,对现有的多种治疗手段效果不佳。目前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的各种治疗办法尽管某种程度上能缓解缺血性心肌病的一些症状,但如何选择合理而又有效的治疗措施一直是令临床医师困扰的难题。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在长期慢性或严重缺血的基础上,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之后经修复形成纤维化瘢痕,这部分区域即使恢复血流,其功能也不能恢复,对它的治疗就不能实施血管重建,而必须将治疗重点放在对心功能的调整、对心律失常的控制和心肌再生上。但是,有时在坏死的纤维瘢痕组织之间,仍有大量的存活心肌,包括冬眠心肌、顿抑心肌、伤残心肌,这些心肌在恢复血流后,心功能可部分甚至全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多种手段评价存活心肌的数量,以决定血管重建的价值,选择适当的手段恢复血流或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应包括几个方面:1.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2.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于细胞移植;3.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房室瓣成形或置换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nb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