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都有很大危害,违产儿死亡率达3%,由于孕妇糖尿病的临床过程比较复杂,母婴死亡率至今仍高,故必须加以重视。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使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1)妊娠早期:由于胎儿不断从母血中摄取葡萄糖,使孕妇血糖水平略低于非孕时期。早孕时的呕吐、食欲不振等,使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2)妊娠中、后期:随妊娠进展,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量均有所增加,胎盘还分泌胎盘生乳素,这些激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妊娠后期胰岛素的需要量较非孕期增加1倍左右。而且胎盘生乳素可以直接进入母体,在周围组织中有解脂作用,使身体周围的脂肪分解成甘油与脂肪酸,后者大量氧化分解,产生酮体,故糖尿病孕妇较易发生酮症酸中毒。(3)分娩期: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产妇临产后进食少,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增强,也容易发展为酮症酸中毒。(4)产褥期:胎盘排出以及全身内分泌逐渐恢复到非孕的水平,所以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应减少,若不及时调整用量,易产生低血糖症。2、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①多数患者有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狭窄的变化,很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其发生率比普通孕妇高4~8倍。因此,子痫、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增高。②患者白细胞有多种功能缺陷,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明显下降,糖尿病的孕妇容易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病。③患病产妇因糖利用障碍,能量不够,常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④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可达8~30%。羊水骤增时,可引起孕妇心、肺功能失常。⑤手术产机会多,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①巨大儿发生率高。②畸形儿发生率高。③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3、诊断孕妇糖尿病的诊断方法与内科相同。除了妊娠前已确诊外,初次检查时常规测尿糖。(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特别需注意产科病史的特点。(2)有以下情况提示糖尿病的可能:①既往分娩史中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巨大儿、畸形儿或本次妊娠胎儿巨大。②孕妇在妊娠期体重骤增、明显肥胖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或有反复发作外阴、阴道的念珠菌感染者。③有糖尿病家族史。(3)测定尿糖,阳性者需与生理性糖尿鉴别,必要时作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以助确诊。4、治疗与护理(1)孕前:需请内科医师全面检查,根据病情决定能否怀孕。病情不允许怀孕者应该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已经怀孕者,宜尽早终止。(2)孕期:经常与内科医师联系,协同处理。严密监测血糖、尿糖、指导胰岛素用量,调整饮食是治疗关键因素。①定期接受产前高危门诊检查,预约内科会诊时间,积极控制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6.11~7.77mmol/L(110~140mg/dl)之间②严格控制饮食。每日热卡以126KJ/kg(30kcal/kg)体重计算,并提供维生素、钙及铁剂,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如经饮食限制,能控制血糖在上述水平,孕妇又无饥饿感则为理想。③住院病人按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使病人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每日除吃规定食物外,不得再进其他食物。每次发膳食时应该核对供给量,并督促全部吃完,如有剩余应退回营养室,以便计算热量。④做好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孕妇对胰岛素的需要量约为非孕期的一倍,而且有很大个体差异;按时测定尿糖及血糖以监测病情,保证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准确无误。注射前再次核对;注射后严密观察,如有出汗、头晕、饥饿、手抖等症状,应立即测血糖判定是否低血糖,同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可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⑤预防感染。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发现疖肿或其他感染灶及时与医联系,并给予足量抗生素。⑥加强监护。监测胎心、胎动变化情况,评估胎儿宫内情况,评定胎儿成熟度。孕妇应于妊娠35周住院,在严密监护下待产,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分析选择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3)分娩期:一般认为孕37周左右,以阴道分娩方式为首选。①不论引产或剖宫产术,术前静脉给地塞米松5mg,每8小时1次,共2天,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②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代谢紊乱基本纠正,无低血钾等情况,以最佳状况进入产程。③加强产程及胎心监护,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④有产科指征者,采用剖宫产手术,按手术前、后常规护理,一切操作严格无菌程序。⑤第三产程使用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⑥在分娩或剖宫产过程中,血糖波动较大,为了能比较准确地调节血糖,可按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的比例给予补液。并定时测定尿糖、尿酮、血糖,使血糖不低于5.5mmol/L(100mg/dl)。(4)产褥期:①分娩后,应按血糖及尿糖情况重新调节饮食及胰岛素用量,一般产生24小时内,胰岛素的用量约为原来用量的一半,第二天以后约为原用量的2/3左右。②加强巡视,注意产后出血情况,加强会阴部或腹部创口护理,必要时要延长拆线时间。③继续使用抗生素。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⑤病情严重者不宜母乳喂养,提供人工喂养知识及退乳措施。⑥糖尿病患者的婴儿,抵抗力弱,很容易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故产后20分钟开始定期滴服50%葡萄糖液。必要时静脉滴注20%葡萄糖,无论胎儿大小,一律按早产儿处理。⑦做好出院指导及产褥期保健,使产妇具备育儿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妊娠糖尿病妈妈的成功经验
妊娠糖尿病通常在妊娠后期发病,常规在孕7个月时进行筛查。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在孕6个月时进行筛查。一旦确诊,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密切监测血糖,并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来严格控制血糖,并辅以胰岛素疗法。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结果。妊娠糖尿病一般分娩后很快恢复,但患者属于日后患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后仍应注意饮食和运动,并定期进行体检。
我在发现患妊娠糖尿病后,立即购买了一台血糖仪,并配了试纸,然后约见了注册营养师,拿到了一张饮食指导计划。先定总热量:妊娠中后期孕妇每日所需热量比原先多300千卡。我原先所需热量为1800千卡,所以我的总量应为2100千卡。原则是将热量分配在三餐和加餐时,品种应多样化,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适当减少淀粉(糖分高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食富含纤维的蔬菜,保证乳制品和蛋白质的摄入。食用水果时尽量选择含糖低的品种,分在不同的进食时间食用。
医生对我血糖控制的目标要求很严格,要求空腹血糖在5.8mmol/L以下,餐后1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我回家立即开始按医生的建议每日测4~5次血糖,分别测空腹、三餐后1小时、夜间,并做好记录。同时,也记录我所吃的食物种类和量。头两周我有时还加测餐前、吃零食前、后1小时的血糖值,以观察进食不同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调整饮食。摸索了两周,我大致对此有所把握。我发现早餐时我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于是我在早餐多吃鸡蛋和豆制品,减少燕麦粥或面包的量(只吃1/2片全麦面包),然后在10:00左右我再吃一只小苹果,喝半杯牛奶,同时出去走15~20分钟;午餐时我可以稍微多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晚餐时可以吃一片全麦面包。
牛奶里含乳糖,一杯240毫升的牛奶里含糖15克。我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来喝牛奶,每次半杯。酸奶里也含糖,即便是原味酸奶,除了本身含的乳糖外,还另外加了糖,吃的时候要注意量。奶酪含糖较低,是良好的钙源。果汁一般含糖量较高,我通常喝蔬菜汁。
另外,美国的食品营养成分及含量标示清楚,学会看标签后对饮食控制大大提供方便。国内这方面较欠缺,各位更要通过自测血糖以观察自己的饮食对血糖的影响,调整饮食。
自己记录的血糖测试值是很重要的信息。就医时带去给医生看,可以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我在妊娠后期,医生给我加用了胰岛素。最终我顺产生下7斤重的儿子,儿子出生后血糖监测达标。现在他已经1岁半了,非常健康。
妊娠糖尿病患者还要防止血酮升高。因为孕妇的能量需求较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组织在“饥饿”状态下会动员脂肪分解,提供能量,并产生酮体,导致患者血酮升高的危险上升。血酮高会对母婴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妊娠糖尿病患者还要测血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