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中毒损神经
(2007-09-1409:11:09)
本报记者赵强
目前虽已进入秋季,但气温仍较高,低温灌肠类制品若保存不当,尤其容易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因此,有关专家提醒,现在正处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公众最好不要食用常温状态保存的低温灌肠类食品。
肉毒梭菌分布广
据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申志新所长介绍,目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祸首”之一就是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也称肉毒中毒。它的病原体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江河湖海污泥中及鱼类和动物粪便中,借其芽胞可长期存活。在适宜条件下(无氧、发酵、适宜的营养基质、18~30℃)下肉毒梭菌可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同时产生一种以神经毒性为主要特征的可溶性剧毒的肉毒毒素。
因这种毒素无色、无臭、无味、不易察觉,所以往往在人不察觉中感染中毒。
据了解,肉毒毒素除自肠道吸收外,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皮肤侵入。它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多见于灌肠、腌肉、腊肉、猪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申志新说,只要污染了肉毒梭菌的食物不具有强酸性或强碱性,并在储藏过程中与空气隔绝,肉毒梭菌都可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如果食用前又未经彻底加热,就不能杀灭细菌和破坏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肉毒中毒危害大
申志新介绍,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后,则吸收缓慢,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发生肉毒毒素中毒后,其潜伏期6小时-10天,一般1~4天。起病突然,病初可有头痛、头昏、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稍后,眼内外肌瘫痪,出现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孩子常表现为面部无表情、视物模糊、睁眼困难,有时还有斜视,眼球运动也受到限制,面部的这副怪摸样是由于支配面部和眼睛运动的肌肉麻痹所致。
同时,因负责吞咽的肌肉麻痹,咀嚼、吞咽也有困难,吃东西时呛咳,说话不清楚,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由于口腔分泌物聚集在咽部,极容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
据了解,肉毒毒素其毒性之强,比砒霜还大一万倍,注入人体35微克即可致死。重症患者抢救不及时多数死亡,病死率30-60%,死亡原因多为延髓麻痹所致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误吸肺炎所致继发性感染。
不吃低温灌肠品
因这种肉毒毒素中毒危害严重,申志新提醒,一旦食用可疑食物并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治,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为预防肉毒毒素中毒,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尽可能不要购买、食用常温状态保存的低温灌肠类食品,更不能食用已变质、涨袋、有异味、过期的熟肉制品。如果家中储存有类似的低温灌肠类食品,最好不再食用,如食用也要采取高温消毒措施后再吃。对已发现变质的类似食品,也不能喂给家禽、家畜,应煮沸后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