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预防伤寒病发表时间:03-3-26一.什么是伤寒病?
伤寒是一种古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引起,包括伤寒和甲、乙、丙三型副伤寒,伤寒远比副伤寒多见,两病很相似,统称为伤寒。目前,伤寒仍然是广州市一种常见的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二.伤寒如何传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其传染源。病人在发病的第2-3周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因没有症状不易被察觉,而且带菌时间可以很长甚至终生,它的传播危险性、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传播。主要是人饮用受污染的水和食品而发病,并因此可导致爆发或流行;另外,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而苍蝇也可以传播伤寒。
无论男女老幼均可以得该病,以儿童少年以及青壮年发病最多,一般发病后不再发病。广州市以郊县地区发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的5-9月发病为多。
三.发病时有何病症?
潜伏期3-42天,一般为2周,副伤寒略短。病程一般为4周。
发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畏寒、相对缓脉(体温升高而脉搏没有相应加快)、肝脾肿大和皮肤出现少量细小红疹,其它还有身倦、表情淡漠、耳鸣、胃口差、腹泻或便秘、大便带血,验血可见血液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在病情恢复,体温下降或已正常时,体温会突然再次升高而再燃、复发。严重者可发生过高热、昏迷,合并心、肝、脑部疾病,最严重的是出现肠穿孔,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伤寒易与其它发热疾病相混淆,常误为肝炎、感冒,但只要及时就诊,抽取血液、大便检查,通过培养和作肥达氏试验,不难作出明确诊断。因此,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原因不明、持续3天以上的畏寒发热的情况应及时去看医生,而高热7天以上更应该怀疑是否患上伤寒。目前治疗伤寒有特效的抗菌素,加上高热期间注意护理、恢复期注意饮食调理预防肠穿孔,该病一般不难治愈。
四.如何预防伤寒?
1.及早隔离治疗病人。隔离期: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粪检2次阴性,或者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方可解除。病人用过的物品、污染的场所应予以消毒处理。按有关规定病人病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饮食服务业、保育托幼、供水等工种。
2.上述工种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发现病人、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3.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河水,要喝开水、自来水、瓶装水,不吃腐烂不洁食品,生吃瓜果,蔬菜务必洗净或削皮,食物烧熟煮透,餐、厨具要清洁消毒、生熟分开,食物要注意防蝇、防蟑螂。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4.搞好环境卫生,防蝇、灭蝇。
5.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饮用同一污染水源、食品者可应急服药预防,可选服氟哌酸、痢特灵等药物,连服3-5天。
6.免疫预防接种。新型的伤寒vi多糖菌苗具有安全、价廉、反应小、效果好、仅需注射1针的优点,克服旧菌苗难以推广的缺点。注射后虽然仍有少数人会发病,但其病情轻、病程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