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0例临床分析热【字体:小大】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0例临床分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糖尿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6糖尿病人必备的保健品,调节效果好
糖康--调节和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螺旋藻--预防糖尿并发症,提高体力;
蛋白粉--增加病人营养,缓解糖尿病症状;糖康营养素--有效降低血糖的新品
调糖类和脂肪代谢,促胰岛素分泌;
预防糖尿并发症,减轻身体不适;
活化修复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血糖糖尿病人该如何保养?如何降低血糖?
康乐网商城--提供各类降糖产品,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网上低价,优惠超过60%,质量100%保证,货到付款.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1],病死率50%~80%[2],现将我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均为住院病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0~86岁,平均58岁,病程1~20年,平均6.8年。
1.2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中服用苯乙双胍7例,合并肺部感染8例(40%),休克8例(40%),神志不清6例(30%),腹痛、腹泻、恶心、呕吐5例(25%),高淀粉酶血症5例(25%),冠心病5例(25%),呼衰2例(10%),心衰2例(10%)。
1.3实验室检查随机静脉血糖2.96~39.75mmol/L;pH值为6.68~7.32,其中5例<6.9;尿糖0~55mmol/L,尿Ket0~0.5mmol/L,AG23.5~50mmol/L,其中11例>30mmol/L。
2治疗与转归
补充碳酸氢钠溶液19例,24h总量100~1500ml,同时使用胰岛素及补液,纠正循环衰竭。未补碱,单纯使用含糖液加胰岛素治疗1例,死亡10例,治愈出院10例。
乳酸是人体内葡萄糖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生成的乳酸大部分在肝脏经肝糖原异生作用转化为糖原,少部分由肾脏清除,血乳酸浓度>5mmol/L,伴有血pH值<7.3,即可确诊,阴离子间隙(AG=[Na+]+[K+]+[Cl-]+[HCO3-])值>18mmol/L,有助于诊断。我院20例虽未测定血乳酸水平,但都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阴离子间隔明显增高,排除酮症、尿毒症及摄入柳酸、甲醇史,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可以成立。乳酸性酸中毒病因复杂,主要的发病原因有二:(1)各种类型休克;(2)不适当的应用双胍类药物。临床上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A、B两大类型,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多为此类分型中的B型。易发生在糖尿病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期间,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或合并冠心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而影响到肾血流量时。临床多有起病急、深大呼吸、恶心、呕吐、腹痛及神志模糊、昏迷等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似的特点。但不同的是此类患者酮体增高不明显,虽可有血中丙酮酸的升高,但远不如乳酸增高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某些诱因(如肺内感染、休克等造成缺氧)的影响下,使丙酮酸未能及时氧化而还原为乳酸。因此,二者比例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呈现为乳酸/丙酮酸≥30/1。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期间出现无其他原因的昏迷,并伴重症酸中毒表现而酮体不明显增高者,即应考虑到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3]。乳酸性酸中毒的常规治疗,包括消除病因,补碱纠酸,纠正循环衰竭,输入含糖液加小剂量胰岛素以减少糖无氧酵解,抑制乳酸产生,支持疗法等。应力争使pH值先恢复到7.1以上,并争取2~8h内将血pH值恢复正常。常需在3~11h内补充碳酸氢钠600~1500ml,这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有明显差别。关于补碱也有不同看法,不过从多数文献和笔者的经验来看,大量、快速补碱仍是抢救的关键。
1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8.
2吴增常.糖尿病并发乳酸性酸中毒.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6,2(2):80.
3王育珊.糖尿病急症所致的昏迷.中国社区医师,2002,2:17.
作者单位: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一篇文章:什么是乳酸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