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神经症与青中年期起病的神经症在疾病特点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症状学上也有差异。老年期神经症,往往有一些躯体疾病、活动不便、收入减少、孤独、无爱好、自我照顾不良等,多不像初发于青、中年的神经症那样,有神经质史、与父母关系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但是持续至老年期的初发于中青年的慢性神经症的特点与中青年的神经症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然而,真正初发于老年期的神经症还是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1.在发病原因中,生活环境的应激问题比较多老年期的到来,便意味着衰老,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老年人在这一转型时期,遭受的压力较大,面临着重新适应环境变化的压力。特别是退休以后的社会环境适应问题、丧偶、经济问题、与子女的相处问题都会在这一特殊的时刻降临。Roth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研究发现,老年期遇到的社会心理问题犹如人生初期遇到的问题一样,也要花很多精力才能适应,否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应变能力比中青年要降低许多,容易导致老年期神经症。另外,孤独老人独居一室,往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疑病倾向,对此称为晚发性神经症。2.伴发的躯体和脑部疾病增多,患病的几率提高在神经症的诊断中,我们一直强调要排除躯体和脑器质性疾病。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还要注意出现的神经症的症状与所患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老年人出现脑动脉硬化症和老年脑部疾病的机会较多,造成脑的活动能力降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记忆障碍、疑病等精神症状。另外,躯体方面存在的疾病如心脏、肝脏、肾、骨和关节等病变,往往会加重神经症的症状和疑病症状,也可伴有大量的植物神经病变症状。对于老年期神经症来说,基本上有超过5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问题,包括脑部的疾患。3.伴有性格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性格的细微变化是逐步发生的。几乎对于所有的老年人来说,保守、顽固、经验性做事都是很常见的,“每一位老人就是一名哲学家”,这句话便包含了其中的意思,说明老年人做事时,往往要反复多次的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对于老年期的性格障碍,往往表现为保守、顽固、缺乏人情味、孤独、不主动参加社交活动、容易发牢骚、自我中心、嫉妒心重、易激惹、疑病,甚至有性的问题。由于老年期神经症的患病率在1.4%~10.4%,如果将性格改变(2.2%~12.6%)也归于此,二者相加可以达7.4%~17.6%。4.求治愿望强烈,但行动很少老年期神经症病人,往往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或不适过分的关心,害怕会因此而死亡,因此情绪反应比较明显,往往是纠缠子女为其看病。同时又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惜钱,在就医行动上迟疑,特别是一些药物比较贵重,花钱多,使他们对自己的病又有掩盖的成分。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年期神经症病人,往往对自身的症状或不适主诉反应迟钝、漠不关心,常常忽略自己的症状且不愿求治,因此有关老年期神经症的确切发病率、患病率就不能准确得到。5.预后较差老年期神经症病人的预后不很乐观,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既有躯体的问题,又面临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可利用的支持系统比年轻人要少得多,心理防御机制也没有年轻人那样完善,应变能力比较差,很容易产生抑郁以及妄想,这些症状的出现都可严重影响老年期神经症的康复。总的来看,老年期神经症有以下特点:(1)早年生活中,未曾产生特殊的社会适应问题;(2)老年期神经症常常伴有躯体疾病,特别是心血管和脑部疾病;(3)症状持续较久时,多数人能默认这些症状的存在;(4)当生活中出现孤独、自我生活照顾困难等情况时,可出现不适主诉,并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5)对自身疾病容易产生过度的情感反应,可出现恐怖等症状;(6)因生活质量的降低,忽略自身所存在的神经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