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脊柱侧凸;特发性;手法治疗
患者,男性,11岁,因腰弯不正半年于1998年7月27日到我院门诊。患者1998年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腰弯不正,并出现气促,咳嗽,于1998年7月13日到某省级医院作X线检查,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后未经任何治疗,今来诊。体检:体温37℃,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kPa(90/60mmHg),神清,精神可,姿势不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0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均正常,胸椎以第7椎体为中心向右侧凸,腰椎以第4椎体为中心向左侧凸,脊柱呈“S”型侧凸,1998年7月13日X线摄片(X线号:54596)示:腰椎向左侧凸,胸椎向右侧凸呈“S”型,X线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1〕。胸正侧位片检查:心肺未发现异常,血象、血沉、抗“O”检查均正常。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排除脊柱肿瘤、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未发现椎体畸形。 治疗方法:胸柱向右侧凸部分用膝顶复位法复位〔2〕。操作方法:患者端坐矮凳,双下肢自然屈曲,双手交叉握于颈部,医者端坐患者身后高凳上,双手向患者两腋下绕过握患者两前臂,嘱患者低头,医者上身略前俯,右膝顶住向右突最明显胸椎棘突,在患者呼气末时,医者双手用力往后下压,右膝往前上方顶椎,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声,手法完毕。 腰椎向左侧凸部分用旋转复位法复位。操作方法:患者面向靠背椅端坐,助手双下肢夹住患者右下肢,医者站在患者左边,右手拇指顶住向左突最明显的棘突旁并予固定,嘱患者左手手指握住颈项部右手向左足方向伸去,医者左手向患者左腋前绕过并握住患者颈部。使患者向左侧屈60°~90°,侧偏45°,医者右拇指推挤棘突向右侧外上方的同时,左手握住患者颈项向左下方旋转,听到“咯”的一声,手法告毕。 治疗过程:按上述方法每3天手法治疗1次,连续治疗两个半月后,患者腰弯已正,气促、咳嗽消失。1998年10月15日在我院放射科经X线摄片复查,胸椎、腰椎位置正常,序列整齐。(详见治疗前后X线照片对照)。 体会:脊柱侧凸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1、先天性脊柱侧凸。2、后天性脊柱侧凸(含姿势性)。3、特发性脊柱侧凸。本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系病因未明疾病,通过手法调整脊柱力学平衡,改变侧凸柱的异常受力状态,从而恢复脊柱的正常位置。本例患者11岁,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脊柱可塑性强,故手法易于成功。其他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有严重的心、肾、肺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伴有传染病,恶性肿瘤,骨与关节结核者,局部有感染病者均属于禁忌症。
梁建情(柳州市中医院 广西柳州市解放北路32号 545001)
1,裘法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13~9152,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等.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