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颅脑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诊治分析

2009-11-28 qkzz.net A +

颅脑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诊治分析推荐到首页 □ 《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第01期1/2页12作者单位:325000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

【关键词】颅脑

  本院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收治4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经用钻孔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36~82岁,平均62岁。经ct证实硬膜下积液在左侧22例,右侧17例,两侧4例。

  1.2手术方法在硬膜下积液最厚处颅骨钻一骨孔,经生理盐水冲洗,外接封闭引流袋,连续引流2~4d,确认积液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即可拔管。

  1.3并发症本组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复发2例,张力性气颅1例,术后癫痫2例,低颅压1例,颅内出血3例。

无并发症的34例患者治愈。发生并发症的9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2例。

  3讨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系颅脑损伤引起液体潴留在硬脑膜下腔,多在伤后72h急性发生,如伤后时间较长,积留在硬脑膜的液体被粘连的蛛网膜所包裹,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大量吸收脑脊液进入囊内形成局限性囊肿样积液,亦称为硬脑膜下水瘤。此病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其临床表现主要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严重可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本病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也甚为相似,故在术前亦不易区别。ct对诊断本病有确定意义[1]。本病形成的可能机制:(1)颅脑外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血浆成分外渗聚积硬膜腔。(2)积液内蛋白含量升高,使周围水分渗入。(3)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蛛网膜破裂,形成单向活瓣。(4)外伤后引起颅内压平衡失调,脑脊液向压力减低区聚积[2]。对本病治疗一般采用钻孔引流术,即在积液的低位处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外接封闭式引流袋(瓶),防止气颅。于手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以免复发。患者采取平卧或头低位卧向患侧,以促进脑组织复位。必要时尚可经腰穿缓慢注入20~40ml生理盐水,亦有利于残腔的闭合[3]。

【参考文献】  1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32.  2朱一玲.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误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2):73.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华北科学出版社,1998.343.

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