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硒―维生素E缺乏症糖酒快讯2008-11-1314:24维生素E是抗不育维生素的总称。它不仅是正常生殖机能所必需的微量物质,而且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①维生素E是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3、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的一种重要的保护剂(可抗氧化);②与硒的作用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能够协同防止幼鸡的渗出性素质;③与硒及胱氨酸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能够协同防止幼鸡的肌营养不良。硒和维生素E缺乏,可使机体的抗氧化机能障碍,临床上以渗出性素质、脑软化和白肌病等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病因】
(1)日粮中缺乏含维生素E的饲料或饲料保存、加工不当、维生素E被破坏,或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容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症。
(2)球虫病及其他慢性胃、肠道疾病,可使维生素E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而导致缺乏。
(3)本病在我国的陕西、甘肃、山西、四川、黑龙江等缺硒地带发生较多,常呈地方性发生。各种动物均可发病,以幼畜、幼禽为严重。多发生于缺乏青饲料的冬末、春初季节。
【临床特征】雏禽维生素E缺乏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渗出性素质、脑软化和白肌病。
(1)脑软化症在7~56日龄内均可发生,但多发于15~30日龄,以运动失调或全身麻痹为特征的神经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头向后方或下方弯曲或向一侧扭曲,向前冲,两腿呈有节律的痉挛(急促地收缩与放松交替发生),但翅和腿并不完全麻痹。最后衰竭而死。
(2)渗出性素质多发于20~60日龄雏禽,以20~30日龄为多,主要表现为伴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的一种皮下组织水肿。轻者表现胸、腹皮下有黄豆大到蚕豆大的紫蓝色斑点;重者,雏鸡站立时两腿远远分开。可通过皮肤看到皮下积聚的蓝色液体。穿刺皮肤很容易见到一种淡蓝绿色的黏性液体,这是水肿液里含有血液成分所致。有时突然死亡。
(3)白肌病(肌营养不良)多发于4周龄左右的雏禽,当维生素E和含硫氨基酸同时缺乏时,可发生肌营养不良。表现全身衰弱,运动失调,无法站立。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认为单一的维生素E缺乏时,以脑软化症为主;在维生素E和硒同时缺乏时,以渗出性素质为主;而在维生素E、硒和含硫氨基酸同时缺乏时,以白肌病为主。雏鸭维生素E缺乏主要表现为白肌病。成年公鸡可因睾丸退化变性而生殖机能减退。母鸡所产的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胚胎常于4~7日龄时开始死亡。
【病理变化】患脑软化症的病雏可见小脑柔软和肿胀,脑膜水肿,小脑表面出血,脑回展平,脑内可见一种呈现黄绿色混浊的坏死区。患渗出性素质的病雏,皮下可见有大量淡蓝绿色的黏性液体,心包内也积有大量液体。白肌病病例,可见肌肉(尤其是胸肌)呈现灰白色条纹(肌肉凝固性坏死所致)。鸡,特别是火鸡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可导致肌胃和心肌产生严重的肌肉病变。
【诊断要点】维生素E缺乏症有多种表现形式,单凭临床症状不易识别,必须多剖检几只病鸡,根据其特征性病变可做出诊断。脑软化病与脑脊髓炎的区别:脑脊髓炎的发病年龄常为2~3周龄,比脑软化症发病早;脑软化症的病变特征是脑实质发生严重变性,可和脑脊髓炎相区别。
【预防措施】
(1)维生素E在新鲜的青绿饲料和青干草中含量较多,籽实的胚芽和植物油等中含量丰富,鸡的日粮中如谷实类及油饼类饲料有一定比例,又有充足的青饲料时,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E缺乏症。但这种维生素易被碱破坏,因此,多喂些青绿饲料、谷类可预防发生本病。
(2)在低硒地区,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
【治疗方案】
(1)雏禽脑软化症,每只鸡每日喂服维生素E5国际单位,轻症者1次见效,连用3~4天,为一疗程,同时每千克日粮应添加0.05~0.1毫克的亚硒酸钠。
(2)雏禽渗出性素质病及白肌病,每千克日粮添加维生素E20国际单位或植物油5克,亚硒酸钠0.2毫克,蛋氨酸2~3克,连用2~3周。
(3)成年鸡缺乏维生素E时,每千克日粮添加维生素E10~20国际单位或植物油5克或大麦芽30~50克,连用2~4周,并酌喂青绿饲料。
来源: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来源: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责任编辑:糖酒快讯编辑:转自:第一食品网
本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评论推荐给朋友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