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细菌性痢疾

怎样防治细菌性痢疾(一)

2009-11-28 www.zaojiao.com A +

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痢疾,简称菌痢,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痢疾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肠道内,随粪便而排出体外,粪便直接污染水源,食物,或通过病人的手和苍蝇污染食物、蔬菜或水果、冷饮等。吃了这些不洁食物或使用了被污染的食具,即可引起消化道感染。如果与痢疾病人接触而没有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更易被痢疾杆菌感染而患病。特别是幼儿,患菌痢常是因为与痢疾病人(如亲属)密切接触所致。菌痢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最多。

  急性菌痢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可以在39℃以上,腹痛,大便次数多,每日10~30次,大便带有脓血,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没拉完的感觉,医学称“里急后重”,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等临床症状。如果发生中毒性痢疾,在尚未出现拉脓血便时,就有的病人会出现高热、抽风、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发青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因为病情变化快,往往在48小时内病人的症状就会迅速恶化,死亡率极高。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