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症是常见的缺乏症,现在世界上约有1/3的人缺铁,铁缺乏的第三期就表现为缺铁性贫血。21世纪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个月到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达到40.3%。
铁缺乏的高危人群是6-24个月的婴幼儿和青春期儿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5点:
1、先天储铁不足。如孕母缺铁或早产耳、低体重儿。
2、铁摄入量不足。特别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儿或不喜欢进食肉类食品的幼儿。
3、肠道铁吸收障碍。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
4、生长发育旺盛,铁需求量增加,常见于婴儿和青春期儿童。
5、铁丢失、增多。如慢性消化道出血、青春期女孩月经增多等。
血红蛋白判断标准:
①1-4个月小于90g
②4-6个月小于100g
③6个月-6岁小于110g
④6-14岁小于120g
1、健康教育。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合理的喂养和饮食搭配。
2、孕期预防。从妊娠第三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毫克/天,口服补铁。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营养,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3、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提倡纯母乳喂养,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是1-2毫克每公斤每天元素铁,直至一周岁;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补铁。足月儿:母乳铁生物利用率高,应该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然后开始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蛋黄、强化铁的米粉、瘦肉泥、动物肝泥等。必要时可以按每日剂量1毫克每公斤的量补充元素铁。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的配方奶喂养,要注意辅食的添加。
4、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奶粉,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
5、青春期儿童:注意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6、筛查。定期体检,按时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儿童。在生后3-6个月进行血色素检查,其它儿童可在9-12个月检查血色素。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血色素一次;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应常规、定期进行血色素检查。
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应到专科医院接收正规治疗。
指导专家:毛春婷
指导专家简历:毛春婷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发育儿科学工作十年,擅长小儿营养指导,精神运动发育筛。从事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一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全天;周二、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