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说,室壁瘤是指各种病因造成心室局部心肌薄弱纤维化而产生矛盾运动的病理改变。而目前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的含义是指大片左心室心肌运动障碍导致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的病理生理改变。室壁瘤的病因90%以上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关,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创伤性室壁瘤、Sarcoidosis病、先天性室壁瘤、Chagas病等。本章主要就冠心病造成的室壁瘤进行讨论。室壁瘤分为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真性室壁瘤是心肌全层病变而形成的室壁瘤,假性室壁瘤是指左心室缓慢破裂后由周围心包组织包裹形成的瘤样结构。两者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在处理原则和方法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二、病理及生理表现广义的真性室壁瘤在影像学检查上可以分为无运动型、运动不良型和反常运动型三种,其中反常运动型与狭义的室壁瘤的病理改变比较符合。无运动型或运动不良型室壁瘤大多是坏死心肌与存活心肌并存的结果,室壁变薄不明显和缺乏明确纤维化的瘤样膨大区域,常常是其主要特征。存活心肌中有的是以冬眠心肌的形式存在,有的是缺血造成心肌顿抑的结果,缓解缺血的再血管化手术可能带来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说的缺血性心肌病很多也属于这类情况。狭义的真性室壁瘤是透壁心肌梗死后遗留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室壁明显变薄和形成明确纤维化的瘤样膨大区域,其形成过程常常是在心肌梗死后8周的时间内,典型的过程常常分为两个病理阶段。(一)早期扩张阶段一般是心肌坏死开始时至心肌梗死后2周内。形成室壁瘤的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有如下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