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术联合甲强龙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09-11-26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血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由于弥漫性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数目因而大量消耗而减少所形成的紫癜,广泛微血栓所致多系统损害,是一种罕见的、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的、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作者用血浆置换术(PE)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例TTP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例均为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7月住院患者,按标准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男1例,女2例;年龄40~47岁。均起病急,因劳累或无诱因的发热、黄疸、乏力等进行性贫血,继而头痛,精神异常,行为改变,感觉、语言障碍,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血小板数7~14×109/L),且有浓茶样尿、红细胞和管型。这些症状和体征一般在12~48h内出现。

  1.2治疗

  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以及专用一次性开放式管道,用ACD-A为抗凝剂,以新鲜冰冻血浆(FFP)、白蛋白和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对3例TTP患者进行PE治疗,每次置换出血浆量1800~2500ml,当去除血浆量约1000ml,进行一次腾空倒袋,置换液的输注依次为30%晶体、20%胶体、50%新鲜血浆,保持出入量时刻平衡,置换速度为50~65ml/min血液循环量,对每位患者进行PE治疗4~5次。同时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d,共3d,后改强的松50mg/d,逐减量。在血小板上升到50×109/L以上,血红蛋白稳定,神经症状缓解后1周再用PE治疗1次后停止,临床继续药物治疗。本次3例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均无畏寒、发热、低血压、肌肉颤动、腹痛、恶心、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副作用。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