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之间氢离子(H+)梯度建立障碍,和(或)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HCO-3)重吸收障碍而引起的酸中毒,即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TA)。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但临床尚无酸中毒表现,此时则称为不完全性RTA。
依据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的不同,RTA常被分为4型,现简述如下。
4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
【病因与诊断要点】
本型RTA多见于老人,大多数患者患有肾脏病(以糖尿病肾病及慢性间质性肾炎最常见),并已发生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FR>20ml/min)。临床上本病以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及高钾血症为主要特征,其酸中毒及高血钾严重,与肾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比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除病因治疗外,针对此型RTA应予如下措施:①纠正酸中毒:服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亦将有助于降低高血钾。②降低高血钾:应进低钾饮食,口服离子交换树脂,并口服利尿剂呋塞米。出现严重高血钾(>65mmol/L)时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③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治疗:可口服氟氢可的松,低醛固酮血症患者每日服01mg,而肾小管抗醛固酮患者应每日服03~05mg。(2006.06.30)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