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也称Ⅳ型RTA,指由醛固酮缺乏或肾小管对醛固酮作用产生耐受等而使总排H+减少。多见于老年人,多数患者已有肾脏疾病(以糖尿病肾病和慢性间质性肾炎最常见),并已发生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FR>20ml/min)。临床上以高Cl正常AG高K+为主要特征。其酸中度与高血钾严重,与肾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比例。
病因和发病机制
醛固酮分泌过少或者远端肾小管有病变,使对醛固酮的作用反应减弱,从而泌H+减少,出现酸中毒。另外,醛固酮的作用减弱后,血钾上升,后者抑制了肾间质NH3的生成,尿总铵量排出减少也是重要机制。常见病因为原发或继发性醛固酮缺乏情况,包括:①阿狄森病、双侧肾上腺切除、各种合成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酶缺乏等;②肝素:可抑制醛固酮合成;③糖尿病性肾脏病变、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非甾体性消炎药物应用,也可因肾素过低对醛固酮分泌刺激过少而致;④慢性肾间质疾病:见于间质性肾炎、肾移植、梗阻性肾病等。
临床表现
除高氯代谢性酸中毒以外,血K+偏高为其特点。其中酸中毒一般不如第I、Ⅱ型RTA为明显。由于尿H+排泄除受醛固酮影响外,还由其他许多因素决定。因此,尿pH常仍在5.5以下,但尿总酸排泄仍明显减少。根据肾小管损害严重程度以及钠盐摄入情况,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盐以及相关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血氯升高、高钾血症、酸中毒。
二、尿液化验尿pH常在5.5以下,血浆HCO-3浓度正常时,肾脏对HCO-3的重吸收下降(15%),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正常。
临床确诊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存在慢性肾脏疾病或肾上腺疾患,持续的高钾血症,应怀疑此病。
除病因治疗外,针对此型RTA应予如下措施:①纠正酸中毒:服用碳酸氢锅。纠正酸中毒将有助于降低高血钾。②降低高血钾:应进低钾饮食,口服离子交换树脂,并口服利尿药呋塞米(furoseImide).出现严重高血锦(>6.5mmol/L)时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③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治疗:可口服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低醛固酮血症患者每日服0.lmg,而肾小管抗醛固酮患者应每日服0.3~0.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