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牙隐裂、牙折裂临床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用钢丝结扎或光带环外固定的方法,对78例隐裂牙、折裂牙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除5例患牙治疗失败外,其余患牙保存成功,失败率为6.41%。结论对隐裂牙、折裂牙用钢丝结扎或光带环外固定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保存患牙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牙隐裂、折裂;外固定;综合治疗
牙的隐裂、折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非龋性疾病。常常由于病变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以至延误治疗,导致发生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折裂、牙纵裂,甚至患牙的丧失。本文对2002~2006年以来在本科就诊的78例隐裂或折裂牙进行了保存的综合治疗,随访1年以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78例门诊患者,年龄在25~73岁,见表1;男53例,女25例,其中38只为活髓牙,活髓牙中无明显牙髓炎症状者有2例,占3%,伴有牙髓炎症状者有36例,占46%,16例伴有根尖周炎,占20%,其余24例占31%为干髓术或根管治疗术后出现的隐裂或折裂的牙齿;所选择的均为颊、舌向或远近中向隐裂或折裂的患牙,两折裂片松动度小于Ⅱ°;牙位分布见表2。表1本组患者年龄分布(略)表2本组患者牙位分布(略)
1.2.1病史和检查
多数患者主诉患牙早期咀嚼无力,对冷热刺激敏感,咀嚼粗硬或韧性食物时碰到特殊部位可引起不适甚至剧烈的疼痛。检查发现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磨耗和形态的改变,出现高陡牙尖,隐裂牙的裂纹皆与牙齿颌面发育沟重叠,并越过边缘嵴达邻面。
1.2.2诊断方法 排除龋性疾病及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齿疼痛并进行诊断。(1)咬颌试验:将棉签置于可疑牙齿的牙尖上,嘱患者咬颌,出现明显疼痛则该牙可能有隐裂。(2)染色法:将牙面擦干后涂以2.5%碘酊染色时裂纹清晰可见。(3)撬动法:将探针置于隐裂处加压或用力撬动出现疼痛感。(4)患牙均拍X线片排除根折。1.2.3治疗、修复方法
对确诊为隐裂或折裂的患牙即采取以下的综合治疗:(1)调颌:调颌是治疗的首要步骤。调磨高陡牙尖和锐利的边缘嵴,降低患牙咬颌,消除咬颌创伤。(2)充填治疗:对裂纹仅达牙本质浅层并未波及牙髓的患牙,给予磨除裂纹备洞,直接用后牙玻璃离子充填。对裂纹深达牙本质深层者,可用Ca(OH)2覆盖,再用后牙玻璃离子充填,未行全冠修复。(3)对隐裂明显甚至折裂而且病变波及牙髓或根尖的患牙,采取以下治疗:首先是备牙,在患牙的远近中面分别制备出1mm间隙,然后选择合适的成品光带环,用磷酸锌水门汀或玻璃离子粘固粉固定光带环;或在牙冠颊腭(舌)面中1/3制备水平浅凹槽,用钢丝结扎固定,使之与牙面紧密贴合。为患牙尽最大可能进行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观察1~2周无明显临床症状后,及时给予全冠修复。(4)对隐裂波及牙髓的患牙,即进行有效、完善的根管治疗,观察1~2周无明显临床症状后,及时给予全冠修复。
2.1评价标准 (1)成功:临床无症状,咀嚼功能正常,无叩痛,无瘘道形成,X线显示根尖周、根分叉处无异常。(2)基本成功:患牙偶有不适,患牙感觉及功能基本正常,叩诊正常或稍有不适,X线显示根尖周、根分叉处无病变或原有的根尖周病变无明显的改变,根分叉区可有小范围的阴影。(3)失败:患牙不适,疼痛,不能咀嚼,牙龈红肿,甚至出现根尖周炎、牙槽脓肿或牙折、牙齿松动Ⅱ°以上,叩痛明显,X线显示根尖周、根分叉区阴影扩大。
2.2治疗结果
对2例当初疑有隐裂,但牙髓活力正常的患牙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其中1例在治疗后因患牙隐裂达牙本质深层,在2个月后出现牙髓炎的症状,即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 34例隐裂明显甚至折裂的患牙,除4例用钢丝结扎的前磨牙完全裂开以至牙齿保存失败外,其余30例经粘结光带环或钢丝结扎外固定的牙齿,在牙体综合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隐裂加深现象,后经全冠修复后患牙的咀嚼功能得以恢复。
百度中搜索:隐裂牙、折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