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急性肺栓塞时,栓子堵塞肺动脉,造成机械性肺毛细血管前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下降。当右心室负荷严重增加时,可引起右心衰竭、血压下降。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有关。由于肺血管床具备强大的储备能力,对于原无心肺异常的患者,肺血管截断面积堵塞30%~50%以上才出现肺动脉压升高。当肺血管阻塞30%左右时,肺动脉压力略有增加;阻塞50%以上,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心脏指数下降,右心室后负荷明显升高;而阻塞面积达85%以上,则可发生猝死 。既往患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肺动脉压力变化则更为明显。
肺血管阻力上升除了血管机械性因素参与之外,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体液因素和循环内分泌激素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肺栓塞发生后,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出大量收缩性物质,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使肺血管收缩。此外,血栓形成时,新鲜血栓含有大量血小板及凝血酶;栓子在肺血管内移动时,血小板活化脱颗粒,释放出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包括二磷酸腺苷、组织胺、5羟色胺、多种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均可导致广泛的肺小动脉收缩,同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发挥收缩效应,在肺血管处形成第一个恶性环路。
大面积肺栓塞时,肺动脉压力上升,右心室心肌作功和氧耗增加,右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与右心室压力差缩小,冠状动脉灌注下降。另外,急性肺栓塞时体内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作用于冠状动脉局部导致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在心脏冠状动脉处形成第二个恶性环路。以上两方面改变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不能及时治 疗,则可形成致死性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