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0岁,公安干警,2008年1月11日因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2天入院。入院前2天参加1000米跑体能测验后感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入院前1天出现明显恶心且呕吐两次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非咖啡色,无发热、咽痛、流涕及咳嗽咳痰表现,无胸闷气促,小便白天7-8次,夜间1-2次,24小时尿量约2000ml.体查:T:37.4℃,P:68次/分,R:20次/分,BP:141/79mmHg,体重116kg,神清,颜面、四肢无浮肿,胸廓对称,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尿素氮、肌酐2008年1月11日分别为13.43mmol/L 、373.0μmol/L,14日为8.25mmol/L 、193.2 μmol/L,16日为6.24mmol/L 、155.9μmol/L,18日为5.86mmol/L 、121.1μmol/L,其它指标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肝肾无异常,X线检查双肺无异常。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包括护肾、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7天后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出院。
讨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剧烈运动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文献中罕见报道,2003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夏运风曾报道过1例[1],其特点以少尿、肌酐和尿酸增高为突出表现。本例尿量并不减少,临床以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尿素氮、肌酐增高且经治疗后迅速下降为特点,即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多见于创伤或手术后,易被忽略。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代表了肾小管损伤的一种较轻类型。原因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堵塞等仅发生于部分肾小管,而有些肾单位血流灌注量并不减少,血管并无明显收缩和血管阻力不高[2]。至于剧烈运动如何会导致发生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就更加不清楚了。发病是否与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抑或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大量血液流入运动系统导致急性肾缺血有关都尚待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