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对桥东、桥西两个区普查共计60所学校。发现近六成中小学生存在视力障碍,需进一步检查的学生达24381人。目前,已进一步检查人数为2964人,检查中发现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令人担忧: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认为真性近视,需配镜矫正的人数为829人,占28%;有85人经干预中心检查为假性近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视力恢复至1.0(标准视力);发现弱视35人,占1.1%,发现眼病人数为20人,占0.06%;在普查中发现双眼视力存在屈光参差者117人,占3.9%。
据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保来介绍,此项工程是在全市中小学校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地毯式”的视力普查,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中小学生视力保健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且第一次提出健康干预的概念;启动了全国第一辆中小学生视力检查车;工程将建立全国第一个学生视力数据库。以此工程唤醒全社会爱眼、护眼的意识,了解学习爱眼护眼知识。
河北省眼病防治中心、河北医大二院眼科教授魏素琴分析认为,造成学生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养成的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阅读持续时间过长;三是户外活动少、不注意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好,如偏食等。
检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视力方面存在假性近视,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纠正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就能避免真近视的发生,遗憾的是这些情况均被家长、学校所忽视。而且在配镜行业由于管理不规范,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使一部分假性近视的学生误戴上眼镜,而形成近视。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缺乏眼科的基本知识,对弱视及其它眼病知识一无所知,比如在学生中双眼视力屈光参差,尤其是一只眼为正视眼,一只眼视力不良者,往往不被家长发现,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终生遗憾。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应该是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即0-6岁。如果10岁以后发现弱视再进行治疗,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