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关于冷球蛋白的点滴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冷球蛋白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一、参考值   1.阴性(容积法)   2. <80mg/L(分光光度法)   二、临床意义   血清冷球蛋白由Winrtoobe等于1933年首次报告,1947年Lerner等证实其本质为γ球蛋白。这种γ球蛋白也属于免疫球蛋白。这种冷球蛋白存在于许多临床疾病中,能固定补体产生炎症反应,类似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疾病,冷球蛋白血症分三型:   Ⅰ型冷球蛋白血症常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n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等。一般在疾病的晚期只有当冷球蛋白含量达5~30g/L时才表现症状。临床上出现的雷诺氏现象、血栓形成、溃疡、坏疽等,是由于血管内出现冷球蛋白沉淀物所造成的高度粘性和淤塞的结果。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主要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也见于多发性骨髓和巨球蛋白血症。其临床表现如血管炎、血管性紫癜、肾小球肾炎以及免疫复合物所致的炎症作用与Ⅱ型冷球蛋白增高相关。   Ⅲ型有30%为特异性的,还可见于SLE、Sjogren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感染(如梅毒、麻风、锥虫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临床表现也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的炎症作用有关。 (实习编辑:陈俊琦)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