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 年Ascherson 首先提出该囊肿来源的“鳃裂理论”,认为囊肿发生在胚胎期鳃器部位,是胎儿时期鳃弓不全消失所致,但是,Golledge等认为并无明确的证据支持这种假说。 另外有的学者 提出颈部淋巴结腮腺上皮迷入学说,King于1949 年指出,淋巴结的炎性反应导致颈侧部肿胀,他命名这种病变为“颈侧淋巴上皮样囊肿”。 Bhasker 等 于1959 年检测468 例“鳃裂囊肿”的标本发现,96 %的病例具有局部淋巴结的囊性改变,而这种病变与腮腺上皮的迷入关系密切,他们称其为良性囊性淋巴结或良性淋巴上皮囊肿。 不同假说导致不同的命名,命名的混乱使研究的难度增加。 (实习编辑:王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