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心梗请选低分子肝素抗凝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症,尽管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在其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已成为患者的一线用药。   ACS抗栓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过去抗凝治疗常用的普通肝素由于其抗凝作用不稳定,需监测凝血功能,容易导致与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等局限,而使其应用范围逐渐受到限制。目前国际上已广泛使用更安全可靠的低分子肝素作为ACS患者的一线用药。   几乎所有ACS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都应同时进行抗凝治疗。但应用时要注意抗凝治疗的禁忌症: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近期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以及伴出血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分子肝素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普通肝素替代品,其所具有的抗凝作用稳定、无需监测、副作用少等优势,使之成为ACS患者的一线用药。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化学或酶学解聚等方法从普通肝素中衍生出来的片段,其长度约为普通肝素的1/3。由于它们是通过不同的解聚方法制备的,因此其药物动力学特性和抗凝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临床上不能相互代替。低分子肝素因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所以抗凝活性比普通肝素有更强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因此通常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另外通过皮下注射这一简单的给药途径还使得应用更为方便。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它不仅可使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死亡/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最长8天的治疗还可使疗效持续一年或一年以上。而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它也可使接受溶栓的患者30天死亡/心梗的发生率降低17%,使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30天死亡/心梗的发生率下降23%。由此成为唯一贯穿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梗以及ST段抬高型心梗在内的所有ACS治疗的低分子肝素。   从效益风险比上看,对ACS患者,如果不立即行介入治疗,可将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用药。尽管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均可以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用药,但低分子肝素方案似乎比普通肝素治疗48小时更有优势。而对于有显著肾损害或体重超过150kg的患者,普通肝素效果更好。 (实习编辑:李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