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当心药物伤害宝宝的肾

2009-03-28 39健康网 A +

  肾病综合征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且男孩多于女孩,其病因不详,易复发和迁延,病程长。患肾病综合征的幼儿在病情稳定期可以上幼儿园,只要幼儿园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康复。 小编推荐:儿童肾病更多>>   用药:患儿在病情稳定期,一般都还需要用药。老师和保健医师应每日检查孩子的服药情况。由于患儿一般都要服用利尿的激素类药,孩子尿量增加,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上课或活动时及时提醒幼儿去上厕所,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特征为全身明显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简称“肾病”。   病因可分:   (1)原发性肾病:与机能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单纯性肾病--常见类型,2~7 岁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不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90%以上属微小病变型。   肾炎性肾病--7 岁以上儿童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除微少病变外,有增殖性变型,膜性增殖型、硬化型。   (2)继发性肾病:继发于疟疾、蚊咬伤、红斑性狼疮、过敏性紫癜、金属或药物中毒等。   (3)先天性肾病:较少见,起于婴儿期。   近些年来,随着儿科临床用药种类的增加,有关儿童使用药物后出现药源性肾损害的病例屡见报道,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出现儿童药源性肾病后,小儿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单纯性的血尿(最多见)、单纯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混合型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这些不同表现的儿童肾脏损害均可由不同的药物导致,分别表现为:   引起肾病患儿出现单纯性血尿的药物 有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小儿肾病患者一般在用药1周后发病,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单纯性血尿;   引起肾病患儿出现单纯性蛋白尿的药物 主要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水肿不明显,常不易被发现,以致误诊、漏诊;   引起肾病患儿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药物 主要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检查有中度以上改变。   由此可见,在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的药物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堪称罪魁祸首,所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发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性较强,因除链霉素外不需皮试,使用方便,药源多,故使用频率高;用药剂量掌握不严格,大多超过儿科规定剂量;对新近研制的氨基糖甙类药,特别是阿米卡星、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的药物毒性认识不足。此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啉(先锋5号),解热镇痛类药物中的扑热息痛、安乃近,以及感冒通、复方新诺明等都是易引起药源性肾病的常用药物。故对小儿而言,家人和医生均要严格把好给孩子用药这一关,以防因此而出现小儿肾脏损伤问题。 哪十种男人最易患上肾虚 六种信号暗示女人肾虚 结石,营养过剩是祸根 补肾食疗十方 肾结石患者不能吃的7类食物 食疗 驱走肾结石 肾小球肾炎“妨碍”性生活 儿童补钙 小心补出肾结石 这些食物 肾结石的罪魁祸首 肾病每月精彩热文TOP10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肾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