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喉气道阻塞的诊断首先需根据病史、临床 表现及体征,患儿往往于出生后即刻或数天、数月 后出现声嘶(哭声异常或微弱) 、喉喘鸣、吞咽困难、 误吸、紫绀、三凹征、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猝死。检 查的方法很多,主要目的是明确造成狭窄的原因、 狭窄的程度(包括狭窄的长度、宽度、厚度) ;残留裂 隙大小的评估;狭窄相对于声门或环状软骨的位 置;喉、气道软骨的发育状况;喉气道外的病变以及 是否并发其他部位和脏器的畸形或病变。喉气道 阻塞的分级,根据Cot ton 的分级标准:Ⅰ级,气道 阻塞比例0 ~50 %;Ⅱ级, 气道阻塞比例51 %~ 70 %;Ⅲ级。气道阻塞比例71 %~99 %;Ⅳ级,完 全闭塞、无可探知的腔隙。按此标准本组患者中 Ⅰ级1 例, Ⅱ级4 例, Ⅲ级1 例。 喉气道阻塞的病理:占位性病变位于喉气道内 可因直接堵塞引起,位于喉气道外的可压迫软骨支 架间接引起气道狭窄。非占位性病变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①单纯的软组织狭窄,包括局部肉芽组 织增生、黏膜下纤维化、黏膜下的过度增生,大多由 后天性的损伤引起,特别是医源性插管损伤。插管 损伤是由于插管留置时间过长、插管管径太粗、气 囊术后护理不规范等导致气道壁受压时间过长,黏 膜缺血坏死,溃疡形成、溃疡愈合过程中黏膜下纤 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瘢痕挛缩〔3〕。②单纯的 软骨狭窄,可以是先天发育引起,尤以环状软骨畸 形多见,且多样,其次是第一气道软骨环的发育异 常(内陷多见) ;也可以是喉外伤引起喉软骨支架损 伤,但后者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③复合性狭窄, 软组织并发软骨支架狭窄,最为严重,处理困难,预 后较差。 内镜检查方法的选择:直接喉镜检查,简单、方 便、无需麻醉,适合1 岁以内的患儿,但检查时间和 次数需控制,要求检查医师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手 法熟练,做到“眼明手快”。因1 岁内患儿中枢神经 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引起反射性呼吸、心率抑制, 检查前需告知家属。检查时间长、次数多更易出现 上述情况,且易造成局部损伤。缺点是仅能粗略地 区别占位与非占位性病变,并不能明确性质及范 围。间接喉镜检查,适合大于4 岁的患儿,其优缺 点类似直接喉镜,但相对安全,但由于该年龄段的 儿童会厌往往上举欠佳,影响声门暴露,给诊断带 来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需要局部或表面麻醉, 适合2 岁以上的患儿,其优点可以从鼻腔、鼻咽、口 咽、喉咽、甚至气道内自上而下全面检查,可以明确 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了解声带的活动情况,作 为术后的随访检查较为方便。缺点是年龄小的患 儿往往难以配合,检查时间不充裕。内镜和硬管支 气道镜检查,需要全身麻醉,适合各年龄段的患儿, 其优点是安全、可靠,不受检查时间的限制,可以明 确病变的部位(相对声门的位置) 、范围(测量狭窄 的长度) 、形态、程度和性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 段。缺点是无法进一步了解是否并发喉气道外的 病变。 影像学检查方法: X 线摄片、螺旋CT 及MRI 检查,尤其是CT 和MRI 的增强和三维重建,可以 多层面的了解狭窄的部位、范围、形态以及喉气道 外的病变情况,弥补内镜检查的不足。缺点是对 喉气道内病变的性质、阻塞管腔的程度较难明确评 估。 其他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发音功能检查有 助于术后疗效的评估;全身相关系统的检查,如免 疫系统,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异性感染的相 关指标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实习编辑:王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