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消化不良为“积滞”或“食积”。引起的原因很多,有实证,有虚证,还有虚实夹杂。故中医治疗消化不良常分虚实,辨证选药。下面就按中医辨证的方法推荐一些常用中成药,以供读者自我诊断,自我选药。 实证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使肠胃功能失调,脾胃的消化功能减退所致,此类多属于实证。 推荐药物 加味保和丸 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用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而伤及脾胃的各种食积和小儿疳积。 [应用指征]脘腹胀满,嗳腐厌食,呕恶腹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服法]口服,每次6克,一日2次。 枳实导滞丸 消积导滞,清热利湿。用于饮食过度或食物不洁,停滞于胃肠,湿热、食滞内阻肠胃之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脘腹胀满,干哕,口中酸腐,腹痛泄痢,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数。 [服法]口服,每次6克,一日2次。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体虚者慎用。 舒肝片 助消化,舒气开胃,消积滞,止痛除烦。用于肝郁气滞,宿食停滞之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情志抑郁,两胁胀痛,胸闷脘痞,饮食无味,呕吐酸水,倒饱嘈杂,周身串痛。 [用法]口服,每次4片,一日2次。 午时茶颗粒 解表和中,消积化滞。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之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倦怠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浮滑等。 [用法]冲服,每次1袋,一日1~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无积滞或属风寒感冒者不宜。 大山楂丸 和脾健胃,消除肉食积滞。用于各种肉食积滞,小儿食滞症尤宜。 [应用指征]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恶臭呈糊状,舌苔厚,脉濡。 [用法]口服,每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胃酸多者慎用,慎油腻。 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 解表散寒,化湿和中。用于外感暑湿或寒湿中阻之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胸脘满闷,胃纳不佳,恶心嗳气,腹胀便溏,头重如裹,肢体困倦,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脉濡滑等。 [用法]口服,每次5~10毫升或6克或2~4粒,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 消食健胃片 开胃消食,消积。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厌食。 [用法]嚼服,每次6~8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化积口服液 消积治疳。用于小儿疳积。 [应用指征]面黄肌瘦,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化不良。 [用法]口服,每次5~10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虚证由于先天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停滞不消,或由于疾病迁延日久,损伤脾胃而引起食欲不振,此类多数属虚证。 推荐药物 人参健脾丸 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之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身体虚弱,面黄肌瘦,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大便时溏时泻,伤油腻则泄泻更甚,舌淡、苔白腻,脉虚弱。 [用法]口服,每次1丸,一日2次。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用于中气不足,食欲不振。 [应用指征]体倦乏力,饮食无味,食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头晕汗出,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用法]口服,每次1袋,一日2次。 参苓白术散(丸)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胸脘满闷,腹胀纳少,四肢无力,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用法]口服,每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孕妇忌用。 虚实夹杂证素有脾胃虚弱,复又饮食停滞或情志不遂所致,为正虚兼邪实之证。 推荐药物 香砂枳术丸 健脾行气。用于脾胃虚弱,气滞食积证。 [应用指征]不思饮食,脘闷腹胀,宿食不消,舌淡、苔白,脉细弱。 [用法]口服,每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 启脾丸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脾胃气虚,消化不良。 [应用指征]胸闷脘痞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便溏,四肢倦怠,面黄肌瘦,舌淡、苔白腻,脉沉弱等。 [用法]口服,每次1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 香砂养胃丸、冲剂 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应用指征]胸闷脘痞,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用法]口服,每次1袋(6克),一日3次。 必读:秋季养胃“五要领” 经常吃夜宵 更易得胃癌 牛奶and红茶 养胃好搭档 大蒜是宝 能把肿瘤挡门外 上班族 入秋别忘了养胃 养胃 莫犯以下“四忌” 晚餐太“好” 胃会“生病” 送给胃炎患者的四款养胃菜 吃隔夜菜吃出胃癌来 胃病每月精彩热文TOP10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胃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