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和平区是全国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该区内的鲁园劳动力市场高峰时期每天能有2000~3000人。这部分人群普遍卫生知识缺乏,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5分钟,免费发放的3000个安全套被领光,防治艾滋病宣传单也被扔了一地。 昨日,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局工作人员在鲁园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进行防艾宣传,多数农民工对于防艾知识选择了逃避。 讶然:“那病传染挺厉害呀” 当日上午,鲁园劳动力市场里人头攒动,上千名农民工前来找工作。滚动大屏幕下,工作人员的防艾宣传吸引了300多农民工前来围观。 “真有那么严重吗?”“那病传染挺厉害呀!”……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有人私下里议论着。从吉林来沈打工的小张告诉记者,以前对艾滋病还真没什么印象,觉得那是跟自己不沾边的事,听了讲解后,对这方面今后还真得注意点。 冷漠:“艾滋病跟我有啥关系” 然而,在听宣传的人群背后,五六百农民工却各自忙着找活,似乎宣传的内容与他们毫无关系,也有的聚在一起朝着大屏幕方向比划着。 记者走上前问,“对艾滋病了解吗?” 农民工们摇摇头。 “那怎么不过去听听?” 沉默了一会儿,有个40多岁的农民工小声说,“艾滋病跟我有啥关系。”旁边的农民工听了忙着附和。 说罢,又各自继续去找活了。 气人:安全套当成气球吹 当工作人员准备把宣传单和安全套发向人群时,刚才还对宣传置之不理的人一下子都向大屏幕奔去。“给我一份!”“我也要一份!” 由于人太多,工作人员只好把安全套抛向人群,每抛一处,人流就涌向那里,甚至有人跳起来在半空中把安全套接住。5分钟的工夫,安全套就发没了。 “我来看看这东西质量怎么样”,一个农民工一边说着,一边从包装袋里掏出安全套吹了起来,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记者看到,很多农民工把递过来的宣传单简单看一眼,就抛在了地上。 社会学家指出,也许短时间内农民工还不能完全理解此类宣传,效果也不太显著,因为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寻求更多的沟通途径。 六成农民工不懂“艾” 对艾滋病“不了解”,这是本报对鲁园农民工随机调查后近六成农民工的回答。 调查显示,80%的在外打工人员半年以上才能回一次家,其中70%的在外打工人员感到性压抑,而对于排遣压抑的方式,有20%的人用做运动来排遣,多数调查对象都选择了回避。 对于艾滋病,半数人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想要真正了解艾滋病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对于安全套的用途,90%的人认为只是单纯地为了避孕,与预防艾滋病关系不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农民工对于艾滋病知识的匮乏。 (实习编辑:戴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