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特发性单侧膈肌麻痹病例

2009-03-27 39健康网 A +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49 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侧膈肌抬高,无咳嗽、咯痰、发热,无胸闷、气短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胸部外伤及手术史。曾行胸部CT、腹部“B”超、纤维胃镜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膈神经传导测定:胸锁乳头肌中下段交界处电刺激膈神经,同侧锁骨中线第7 肋间体表记录膈肌肌电图,测得左侧膈神经传导时间619 ms ,电压160μV ,而刺激右侧膈神经则无反应,诊断为特发性右侧膈肌麻痹。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 ①肺容积减少,患者肺总量( TLC) 、功能残气量( FRC) 测定值分别为预计值的65 % 和79 %。②肺活量下降,患者肺活量(VC)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10) 及最大自主通气(MVV) 测定值分别为预计值的54 %、46 %和57 % , ③弥散能力减低,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值为预计值的70 %。我们追踪该患者7 年,肺功能基本保持稳定。   2  讨论   单侧膈肌麻痹多数来自于膈神经的病变,常见原因包括:肿瘤浸润、颈/ 胸部外科手术、外伤、炎症以及神经性病变等,其中,约有8 %~17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膈肌麻痹。另外,少部分患者原因不明,该患者即属于特发性单侧膈肌麻痹。单侧、无症状膈肌麻痹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可考虑下述治疗: ①机械通气:对于术后及因膈肌麻痹而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减少死腔,利于分泌物排出。②BiPAP 呼吸机:该方法简便、无损伤,疗效可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麻痹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夜间呼吸困难的患者。③呼吸体操:通过各种锻炼,如增加吸气负荷、缩口吸气以加强其他辅助吸气肌力量而达到增加通气目的。④手术:膈肌折叠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麻痹的膈肌多层缝合、折叠起来,通过降低膈肌水平使其处于张力曲线的有利位置,增加膈肌作为压力泵的能力。Graham 等总结17 例良性单侧膈肌麻痹患者膈肌折叠术疗效,术后患者气短症状明显改善,胸片检查膈肌位置下移,肺功能检查中TCL 、FRC、FVC、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1CO) 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均有显著改善。 (实习编辑:陈俊琦)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