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纵隔淋巴结增生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恶性淋巴瘤 的症状 治疗方法 原因 饮食 ...

就医购药网为您提供:恶性淋巴瘤的症状,

罗京罹患淋巴癌去世 青壮年多发恶性淋巴瘤

罗京罹患淋巴癌去世 青壮年多发恶性淋巴瘤-罗京淋巴癌去世

恶性淋巴瘤治愈几率

恶性淋巴瘤治愈几率[恶性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种病常发生于青壮年,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特别重视。恶性淋巴瘤是原发淋巴系统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目前,按照国际上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6例的诊治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者。在西方国家近年有明显增多之势,国内近年报道亦渐增多[1]。为了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现将1985~1999年15年间我们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6例进行分析讨论。全部病例均经我们两院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3~68(平均43.6)岁。本组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最长8年,最短2个月,平均28.7个月;临床有不规则上腹痛16例,腹胀11例,体重减轻7例,轻度贫血6例,呕血伴黑便1例、单纯黑便4例,中低度发热7例,上腹部扪及肿块4例。术前胃肠造影检查3例,诊断胃体小弯溃疡2例,胃窦溃疡1例。内镜检查13例,拟诊胃癌9例,胃溃疡4例。13例中有10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8例。13例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不排除恶性淋巴瘤11例;恶性肿瘤,不排除未分化癌2例。隆起型6例,4例位于胃窦部约3cm×2.5cm~3cm×3cm,瘤体表面粗糙不平伴有糜烂;2例位于胃体下部前壁约3cm×2cm,顶部有一深凹陷溃疡,呈火山口样,中心部有棕色苔,隆起病变与周围黏膜间界线清楚。溃疡型7例,溃疡形状不规则,呈地图样。其中胃窦部4例,均为巨大溃疡,溃疡直径在6~10cm之间,溃疡浅而平,边缘不规整,溃疡面可见2cm×3cm大小结节散在分布,结节间有白苔,类似铺路卵石样;胃体部3例,1例为多发溃疡,溃疡与溃疡之间有小结节;1例位于胃体小弯,溃疡较深,苔较厚而污染,四周呈围堤样;浸润型1例,胃体下部及胃窦黏膜增厚呈脑回样,充气后胃腔狭小,仍见胃壁蠕动,胃镜能顺利进入十二指肠。  2.治疗方法:本组16例,13例行根治手术,3例作探查手术并活检。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10例,累及全胃1例。肿瘤侵及区域淋巴结13例(81%),伴腹腔其他脏器组织受侵3例(18%)。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行根治术的患者均作了术后化疗。化疗方案为CHOP(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同时给予支持辅助治疗。随访11例,5例生存期超过9年(42%),中位生存期达6年。3例作探查手术者术后也行CHOP方案治疗2~3疗程,2例死于严重感染,1例死因不明。  3.讨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1%~4%[3],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常易误诊。本组16例,术前胃钡餐及胃内镜检查诊断为胃癌9例,胃溃疡7例,全部误诊。可见临床医生对本病普遍缺乏认识。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窦及幽门前区多见,大体分4型: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复发结节型[3]。本组16例的临床资料与文献[3]相似。我们认为,为了减少误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临床上凡遇上腹痛伴发热、进行性体重下降,尤其中青年男性应疑有胃恶性淋巴瘤可能,应及早胃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为了提高胃镜活检确诊率,笔者认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起源于胃壁淋巴组织,沿黏膜下层浸润生长,直到晚期才侵犯黏膜,因此,活检要在溃疡边缘和隆起糜烂处,多部位连续1点3钳,或重复多次取检,可直达黏膜下层。本组13例胃镜活检,11例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不排除胃恶性淋巴瘤,足见活检对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超声内镜可观察胃黏膜病变范围,且可了解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及胃淋巴结转移情况,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细胞表面抗原,有利于辨别良、恶性淋巴增生,也可了解恶性细胞起源,分化阶段及增殖速度。  参考文献  1.欧阳钦.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研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57.  2.张希德.胃癌以外的其他胃恶性肿瘤.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91-1592.  3.易智慧,欧阳钦,李甘地.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初探.中华内科杂志,1997,36:442-445.(收稿日期:2000-10-10)

甲状腺 恶性淋巴瘤

请教血液科各位高手:本人是普外科的,现碰到一病例,为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病理提示:细胞圆形,较小伴异形性,诊断:双侧甲状腺弥漫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  CD 79a+  CD

中国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初治方案是治愈恶性淋巴瘤的关键  本报上海讯恶性淋巴瘤患者中50%~60%可被治愈,该疾病能否治愈的关键是首次治疗是否成功。8月31日在上海举行的“对话希望开启淋巴瘤治疗新纪元”活动中,有关专家表达了上述观点。  在这一由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发起、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中,中国抗癌协会恶性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雄增教授、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朱军教授等专家均强调,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规范,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恶性淋巴瘤治愈率已达50%以上。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期的长足进展,不仅提高了患者生存率,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重拾希望。  恶性淋巴瘤是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后者远多于前者。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淋巴瘤新发病人。我国当前的淋巴瘤发病率约为0.02%。,其中80%以上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人。朱军教授指出,不要错误地认为肿瘤发生的淋巴结转移也是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发病早期往往难以觉察,很多患者出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虽然身体各处都可能发生,但患者往往未予注意;高发年龄为45~60岁。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沈志祥教授介绍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类原则,非霍奇金淋巴瘤细分为约30余种亚型,有的病情进展较慢,有的则来势凶猛,不同亚型治疗方法并不一样。例如,对于生长缓慢的惰性淋巴瘤、生长较快的侵袭性淋巴瘤和生长非常迅速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患者而言,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均不相同。朱军教授强调:“早期明确病理诊断和病理亚型、准确临床分期、恰当的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如果病人确诊后,就能尽快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那么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疾病能否得到治愈的关键是首次治疗是否成功。经过6~8个疗程的规范治疗后,肿瘤能全部消退的病人达到治愈的可能性高。朱军教授指出,应用化疗、放疗和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过程中,综合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式。近年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变化进展不明显,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在以往常用的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的基础上,早期给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性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这种免疫化疗方案被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治疗指南(NCCN)推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用药。  恶性淋巴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在治疗后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沈志祥教授指出,因为90%的恶性淋巴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5年内,因此对于康复期的患者应定期随访,譬如治疗结束后开始每月一次;1年后每3个月一次;两年后每半年一次,直至5年后无复发症状和任何不适为宜。患者在随访和复诊时最好找同一医院和医生,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复发风险,达到治疗的连贯性,确保随访和复诊质量。他强调,中医治疗对康复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力度增强、基础疾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利妥昔单抗适合用于维持治疗,建议应用时间为两年;患者应积极锻炼,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而不仅仅是找肿瘤科医生。(商盈)3上一篇

杨波, 导师:王冠军,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

恶性淋巴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国际癌症研究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

什么是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或组织细胞的恶变。  全身的淋巴系统是无处不在的,淋巴系统出问题往往首先都表现在某一个地方的淋巴结出了问题,所以没有任何原因的一个地方的淋巴结的肿大要当心。当然这是淋巴结系统之内的淋巴瘤,还有淋巴结系统以外的,像胃、肠等器官也存在着淋巴血管伴行,这个地方如果发生恶性改变的话,就是脏器的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系统的淋巴瘤表现形式不一样,所以淋巴瘤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都有。恶性淋巴瘤多发生在淋巴结,可多发或单发,淋巴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均可首发,称为结外淋巴瘤。由于淋巴瘤为肿瘤性增生,其恶性程度和病程因组织学特点可以很不相同,但其临床表现都很相似。由于淋巴组织具有人体免疫功能,恶性淋巴瘤也是免疫系统的恶性实际瘤。  淋巴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主要起监视以及抵抗外来感染的作用。淋巴系统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淋巴器官,一个是淋巴管。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扁桃体等,一般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是很小的,0.5厘米以内,当遇到细菌或者病毒侵犯的时候,在炎症附近的淋巴结就很容易增大,一般有1公分,炎症来临的时候淋巴结肿大,炎症消失的时候淋巴结消退。没有什么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如果是原发性淋巴瘤,一般是持续肿大,并且会疼痛。  恶性淋巴瘤在欧洲、北美、沙特阿拉伯和某些非洲国家的发病较多数亚非国家为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实际发病总数估计在1.5万例左右。而且常发生于青壮年。这几年淋巴瘤病人上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上海有资料表明,每年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率大概4%。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淋巴瘤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里排第九位,女性里排在十位,所以淋巴瘤是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与性别因素的关系是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每一类还可分成多种亚型。霍奇金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比例有较大差异。我国肿瘤防治研究编辑部对4023例恶性淋巴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霍奇金病占29.1%,非霍奇淋巴瘤占70.9%。  哪些人群更容易罹患淋巴瘤呢?基本上最近这五年跟十年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对淋巴瘤发病的认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深。现在尽管还不敢说特别明确,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在病毒方面,比如像EB病毒,像大家比较熟悉的HTLV病毒,这都是跟淋巴瘤的发病相关的。另外像免疫功能失调,也是跟淋巴瘤发病率密切相关的,有免疫疾病的病人淋巴瘤的发病明显升高。  另外,像幽门螺旋杆菌,像胃溃疡、慢性胃炎的细菌,也是和的发病淋巴瘤有关的。还有,像遗传、物理、化学的因素,物理的因素可能大家更重视一点,比如像放射线的问题。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病的治疗效果逐渐提高。近年来采用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霍奇金病60%~80%可以治愈,非霍奇淋巴瘤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这已成为肿瘤学研究中一个令人鼓舞的领域。

恶性淋巴瘤诊断

 恶性淋巴瘤诊断使用google站内搜索,可查抗癌网内与“淋巴瘤”有关的146篇文章站内搜索(一)恶性淋巴瘤分期的实施必要的诊断程序:①标本需要符合要求,由有经验的病理学家作出诊断。②详细的病史:记录症状的有无,有无发热及发热持续的时间,无法解释的盗汗及盗汗的程度,有无皮肤瘙痒及体重减轻。③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检查浅表淋巴结,包括颌下、枕后、耳前、颈、锁骨上下、腋下、滑车上、髂窝、腹股沟、月国窝淋巴结,必须检查咽淋巴环,在腹部注意肝、脾有无肿大,有无腹块。④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骨髓穿刺或活检;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能检查。⑤X线检查:肺正侧位片,胸或腹部CT,双侧下肢淋巴造影。选择性诊断步骤:①全肺断层摄影适用于常规肺片有异常、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②骨扫描;③67Ga扫描;④肝活检;⑤腰穿及脑脊液检查。Hodgkin病无肺门淋巴结肿大者较少有肺侵犯,当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侵犯时常规肺片阴性,但全肺断层摄影约3.5%有肺实质侵犯。非Hodgkin淋巴瘤15%~25%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侵犯占3%~6%,常见于弥漫型。8%~10%有胸水,浆膜腔乳糜性积液或漏出液,但无恶性细胞不改变病理分期,肺片正常,作全肺断层摄影有肺浸润者不到2%;当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应作全肺分层摄片。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较骨X线敏感,骨扫描示病变区域核素摄取增加,弥漫型组织细胞淋巴瘤常有骨浸润。(二)骨髓检查Hodgkin病有广泛病变或有全身症状时易有骨髓侵犯,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常提示骨髓侵犯。非Hodgkin淋巴瘤中,骨髓侵犯的发生率与病理亚型有关,淋巴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可高达40%~90%,而弥漫型组织细胞淋巴瘤的发生率仅为5%~15%。由于骨髓检查的临床重要性及转移的局灶性,往往需作一次以上的穿刺和/或活检。对作两次以上骨髓阳性,第2次活检可增加5%~10%的阳性率,骨髓活检将使1/4病人的分期修正为Ⅳ期,此主要见于病理为滤泡型淋巴分化不良性及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的Ⅲ期病人。骨髓侵犯的病人仅37%有血象异常,非Hodgkin淋巴瘤15%的外周血有恶性细胞,主要见于分化不良的淋巴细胞淋巴瘤。(三)下肢淋巴造影大多数采用下肢淋巴造影以了解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被肿瘤侵犯。下肢淋巴造影在恶性淋巴瘤中常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下肢淋巴造影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目的为:①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下肢淋巴造影是淋巴瘤临床分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判断放射治疗的疗效;③发现疾病的复发。淋巴造影是目前唯一能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的X线诊断方法,造影剂可在体风潴留9个月至1年,可重复摄片以观察疗效。(四)分期性剖腹探查术分期性剖腹探查术包括:①肝边缘作楔形切取活检及肝脏深部作针吸活检;②骨髓活检;③脾切除术(包括脾门淋巴结)并了解脾脏受累情况以及主动脉旁、腹腔动脉、脾门及髂窝可疑淋巴结的活检。剖腹探查术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范围,使分期更为正确,以便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近年来由于B超、CT的广泛应用,仅在探查结果会改变治疗计划时才作剖腹探查。(五)CT检查CT扫描能发现下肢淋巴结造影所不能发现的淋巴结组,如肠系膜、膈脚后、胰周、肝门、腹动脉等处的淋巴结。CT还能发现脏器等病变,特别是肾实质病变,更易发现直接的结外侵犯。但CT扫描也有局限性,首先以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有无病变,不能观察内部结构,因此常将一部分反应性增生也误诊为阳性;其次CT显示的盆腔淋巴结不如下肢淋巴结造影明确。由于非Hodgkin淋巴瘤常侵犯淋巴造影不能显示的淋巴结区域及脏器,如有可能,则应首先考虑CT扫描。CT对脾脏诊断的假阴性率高。至于胸部CT,有时对膈脚、纵隔病变以及气管旁、肺门和主动脉窗旁等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也有裨益。(六)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能发现直径>2cm的淋巴结,但不能鉴别增大的淋巴结究竟是肿瘤侵犯还是反应性增生或慢性炎症。超声检查能发现肝、脾肿大及肝脾中明显的肿瘤结节,但当肝、脾大小正常而有弥漫性浸润时,无法证实肝、脾侵犯。(七)肝脏活检非Hodgkin淋巴瘤的肝侵犯比Hodgkin病多见。非Hodgkin淋巴瘤中,小淋巴细胞及小裂细胞比大裂细胞易有肝侵犯。经皮肝穿刺可发现20%左右病人有肝侵犯,肝穿阴性再作腹腔镜检查可增加10%的阳性率。腹腔镜能在直视下作多次针吸活检。此外腹腔镜也能看到胃、肠系膜、脾及脾门的病变,并发症比剖腹探查术低,对肝侵犯的诊断率不亚于剖腹探术。(八)67Ga扫描67Ga扫描的结果受解剖部位及病理的影响。大多数报道67Ga扫描对纵隔病变有高度敏感性,敏感性为80%~95%,而对腹膜后淋巴结的敏感性为10%~60%。67Ga扫描对组织细胞淋巴瘤的检查有价值,60%~80%的淋巴结侵犯能被发现。对分化较好的淋巴细胞瘤的发现率则仅有50%。由于67Ga在盲肠及乙状结肠中积聚,髂窝淋巴结难以发现。   

专家介绍恶性淋巴瘤知识

恶性淋巴瘤是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把握恶性淋巴瘤症状,对于分析恶性淋巴瘤病因病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那么究竟恶性淋巴瘤症状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听专家讲述恶性淋巴瘤知识。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